羊駝
羊駝(Alpaca),又名駝羊,網絡上都因其外形可愛都親切的叫他“草泥馬”。屬偶蹄目駱駝科,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在高原生活,世界現有羊駝約300萬只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余分布于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士州。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制成高級的毛織物。皮可制革。因此羊駝毛皮有“軟黃金”之稱。
駝羊曾分布在南美的西部和南部,是南美四種駱駝形動物中最有名的一種,早在1000多年前被馴化,是西半球人馴化成馱獸的唯一一種動物。駝羊的肩高有1.2米,體重70-140公斤,它的身上長著優質而濃密的長毛。駝羊喜歡棲息在海拔高的草原和高原上,最高海拔可達5000米。駝羊喜歡小群生活在一起,一般5-10只。雌獸由一直壯年雄獸帶領,群內的雌獸都非常忠于頭獸,一旦頭獸被敵害所傷,它們并不逃跑,而是聚在頭獸身邊用鼻子拱它,試圖讓它站起來一起走。狡猾的人類就是利用它們這一特點,可一次捕殺一群駝羊。駝羊從不到樹林和多巖的地方去,主要以草為食。駝羊性情機警,視覺,聽覺,嗅覺均很敏銳,奔跑速度也很快,每小時可達55公里,這些為它們在開闊地帶生活,逃避敵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百年來,在秘魯給羊駝剪毛都必須舉行一種神圣而獨特的儀式。首先,當地的印第安人手握彩色的麻繩,圍成人墻,追趕在成千上萬的羊駝后面,最終將它們趕到用金屬欄桿圍成的圈里。圈中央是一座石制祭臺。祭師選出一對羊駝,把它們的耳朵割下,將其鮮血涂抹于臉頰,并喝下血酒,咀嚼古柯葉,通過這種儀式來祈求羊駝世代繁衍生息。禮畢后才開始剪羊毛。傳說印加人要保留剪下的第一綹羊毛。在秘魯的潘帕卡雷拉地區剪羊毛活動從安第斯冬至一直持續到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