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是特化物種,雖然視覺不好,但是穿山甲的嗅覺是很好的,喜歡炎熱。
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頭體長42-92厘米,尾長28-35厘米,體重2-7千克;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
棲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濕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分布于不丹、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猛獸、猛禽為天敵,偶爾遭家犬襲擊。
中華穿山甲過著孤獨的生活。雖然它們是高度陸地動物,但它們也完全有能力攀爬樹木,還有很好的游泳能力。穿山甲經常緩地慢移動四肢,用自己的指關節,其前爪卷曲在下面,產生一些非常獨特的足跡。偶爾,它們可能會抬起后腿,身體更加直立,前肢保持在空中,這也是攻擊白蟻巢穴時所采取的姿勢。
穿山甲長長的爪子挖掘出一個白天睡覺的洞穴,在傍晚則四處去尋找食物。中國穿山甲視力不佳,但不依賴于視覺,而是依靠氣味來尋找獵物。它們利用其強大的前爪打破白蟻或螞蟻巢,然后用它長而粘的舌頭將昆蟲舀進嘴里。在進食時,穿山甲可以閉合其鼻孔和耳朵,以防止叮咬昆蟲蜂擁而生,而厚厚的眼瞼可以遮擋眼睛。因為它們缺乏牙齒,所以它們的膳食是在肌肉胃中被磨碎。
穿山甲已經瀕臨滅絕,受到了很多國家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