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洪智
近日,市民孫先生通過微信朋友圈廣告,從外地買了一只1歲大的布偶貓,然而空運到貨后,孫先生收到的竟是一只生病的小貓。發現問題后,孫先生立即聯系賣家,卻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
“我在微信買了一只布偶貓花了3000,但是貓送到時跟圖片上看到的不一樣,賣家已經把我的微信拉黑。”近日,市民孫先生撥打半島熱線96663反映了此事。據介紹,近段時間,孫先生想買一只貓,于是加了不少賣貓的網友為微信好友。不久,孫先生在朋友圈內看到一條賣布偶貓的廣告,他很喜歡這只貓,于是聯系賣家咨詢。“我要買的是一只一歲大的母布偶貓,對方還特地拍了幾段視頻給我看,貓又大又好看,我非常喜歡。經過還價,最終我們以3000元成交。”

2018年12月30日上午,賣家通過飛機將貓從沈陽托運至流亭機場。孫先生到機場取貓。然而,收到貓后孫先生懵了:這是一只不知什么品種、僅滿月大小的公貓,而且小貓營養不良,患有貓癬和耳螨。發現問題后,我在機場就給賣家發微信,但是發現被她拉黑。“后來我帶著小貓去了寵物醫院,給它治病又花了400元。”孫先生說。
據孫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賣貓商家的微信名是“喵(貓頭)三年老店(招代理)”,從聊天記錄來看,她非常熱情周到。在她提供給孫先生的視頻中,出售的貓毛色光澤、很有精神。賣家還稱“3000有點虧”。而半島記者看到,孫先生收到的貓卻是一只無精打采的小貓。事后,孫先生感覺自己被騙了,于是通過微信舉報賣家,微信方面建議報警。1月2日,半島記者試圖添加該賣家微信,系統提醒“對方賬號異常,無法添加朋友”。

孫先生表示,自己只有賣家的微信,因之前聊天感覺對方很可靠,才輕易給對方轉賬。“對方的套路太深了,簡直就是無間道。本來我看上另外一只貓,并給對方轉了500元押金,不一會她把錢退了回來,說那只貓有瑕疵,還拍了照片給我看。隨后,對方又發了另外一只,但是我沒看上。后來我又看上了這只布偶貓,又給她轉了500元押金,沒想到她又給退回來,說另外一個買家也想買,而且交了1000元押金。”孫先生說,隨后他收回了押金,并表示不買貓了。

就在此時,對方又主動聯系孫先生表示,看在雙方聊了一下午的份上,她決定把貓賣給孫先生。隨后,孫先生給對方轉了500元押金。此時對方催著孫先生把2500元尾款也轉過去。“當時我讓她拍貓的視頻我看,之后才能交尾款。當晚對方發我視頻,對方一直很熱情周到,我沒多想就把尾款給轉過去了。直到我收貨前,她還和我聊天,沒想到我這邊剛收到貓,她就把我拉黑了。”孫先生說。

對此,山東川佳律師事務所的張寶清律師表示,市民網絡購物時,一定要通過正規交易平臺和信譽好的商城,不要貪圖便宜,不要輕易相信個人通過朋友圈、論壇等發布的信息,盡量選擇貨到付款,收貨時一定索要相關憑證。“很多個人賣家無法確定身份,監管存在難度,如果發生糾紛,舉證也比較困難。如果能確定賣家身份,孫先生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訴諸法律途徑。”張律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