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從一位家長和一位醫生的“互懟”說起吧!
作為一個好的鏟屎官,至今有個疑惑,醫生我到底該不該懟?!(真心覺得有些時候醫生有點卵用)
之前,我家公主背上長了幾個小疙瘩,有點紅,周圍有一些紅點點。
很小,真的很小,所以我覺得沒準它都要好了。
我就是以防萬一問下醫生,它這是什么?(我覺得可能是蚊子咬的也說不定呢)
結果醫生東拉西扯問了半天說:沒~法~確~定~讓我再~觀~察~不行就去醫院做~檢~查~
好了,好了我知道這是醫生不出錯三件套!!!

作為一位很有責任心的獸醫,我必須要在此表示,沒有見過奇葩的貓只有奇葩的主子!
一只兩歲半的長毛母貓主子,疫苗完全未絕育。
暫時“僅在背部發現幾個小的凸起,局部有輕微脫毛,凸起周圍有零星紅斑”,初次發病時間不確定、有無感染性不確定、病灶是否擴大不確定、“沒覺得最近是否有刺激和異常”,出生之后未做過檢查。
沒有照片,靠以上描述,希望找到事情的真相。
我,呵呵。

“小包”又是哪個小妖精?
叫人家的名字!
家長口中的“小包”是很多牛鬼蛇神的統稱,無奈醫生也只能以“小突起”來統稱它們。
可是人家個個都是有名有姓的主,這幾個愛出風頭的你快來get一下:

這張表格當然不是用來死記硬背的,再遇到“小包”君,跟上圖比對一下,就能粗略排查出幾個可疑目標啦~

當然,如果真的是上面這張表格就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小包”就不會被歸入“難診斷疾病”目錄下了。
有時哪怕是做過詳細檢查、開過內服外用的藥后(或者檢查沒發現什么大問題,也沒開藥),醫生還是會講“回家再多觀察觀察”。

醫生說“再觀察觀察”
到底是要觀察什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整理了家長們在去醫院咨詢和診斷之前,以及從醫院回家之后,主要需要觀察的幾點。
有了這個,下次醫生再提小問題的時候,家長們就能對答如流了(雞汁boy)。當然,最關鍵的是,知道這些還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地了解你家主子的病情。
▼▼▼

當然,我們只是列出了家長能做的輔助工作,以及預后協助工作,正兒八經的診斷,還是得靠醫生和正規的儀器設備。
就等于說自己生病去看醫生,醫生了解完一堆基本情況后,還是得該抽血的抽血,該驗尿的驗尿……
所以,請各位家長牢記,輔助工作和準確檢查二者缺一不可!
///////
下課!
參考文獻:
[1] Campbell K L. Small AnimalDermatology Secrets.[J]. Australian Veterinary Journal, 2004, 82(6):345-345.
[2] Oldenhoff W. Small AnimalDermatology: A Color Atlas and Therapeutic Guide[J]. Veterinary Dermatology,2012, 23(5):463-464.
[3] Wedderburn P. Dermatology in companion animals[J]. IrishVeterinary Journal, 2001, 54(3):108-109.
[4] KarenHeltonRhodes, AlexanderH.Werner. 小動物皮膚病診療彩色圖譜[M].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

本文為貓研所原創,謝絕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