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yeecoo貓舍為CFA、TICA、FIFe協會貓舍,專注科學培育布偶貓。
訂閱fouryeecoo貓舍頭條號,滿滿干貨,以專業繁育人的角度解決貓咪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獲取更多貓咪專業知識,科學愛貓。
我們繼續來通過基因扒一扒布偶貓的顏色組合,在上一篇文章中《布偶貓到底有多少種顏色?扒一扒基因難道還有隱藏花色?》,我們初步扒了扒布偶貓顏色的八個色系和三個顏色基本控制基因。
這篇文章讓我們繼續來更深入基因扒一扒布偶貓的花樣圖騰。
雙色的甜美,手套色的呆萌,重點色的穩重。讓我們看一看你究竟會喜歡哪一種吧~
花樣圖騰
布偶貓的圖騰主要是指虎斑及白斑這兩方面,其中虎斑紋(Tabby)也被稱為山貓紋(Lynx)。
- 山貓紋花樣
在家貓中有一個基因叫做山貓紋基因(A,純色基因),它控制毛發上環狀條紋的有無。
純色基因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
原生型基因(A)使毛干生出環狀條紋;
突變型基因(a)使色素顆粒均勻分布整個毛干。
其中突變型基因(a)是隱性等位基因,受原生型基因(A)抑制,當貓攜帶有兩份隱性等位基因(a/a)時,才表現出純色效果(無環紋圖案)。
下圖中左側是純色基因純合(a/a)時被毛的顏色,右側是純色基因野生型(A/A,A/a)時被毛的顏色。

純色基因對山貓紋基因具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說純色基因純合時,任何圖案的山貓紋都顯示不出來。
但是,同時純色基因又被紅色基因抑制,也就是說當紅色基因(O)存在時,即使純色基因純合,山貓紋的條紋還是能顯示出來。
所以不帶山貓紋的紅色重點色布偶貓是永遠不存在的。
下圖是純色與山貓紋布偶貓的對比:

左側為純色布偶貓,右側為山貓紋布偶貓
白斑的各種形態
目前大家主要依據白斑的多少將布偶貓分為三大類:
重點色(Colorpoint)、手套色(Mitted)和雙色(Bicolor)布偶貓。

從左到右依次為:重點色、手套色、雙色布偶貓
重點色(Colorpoint):
身上不存在任何白斑,因為攜帶兩份暹羅貓型重點色基因(S1S1)從而導致體色呈現出重點色特征,也就是臉部,耳朵,四肢和尾巴等肢體末端部位呈現出深色,而軀干部為明顯的淺色,而且兩者之間對比越明顯越好。但是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允許有白斑,鼻子和腳墊的皮膚顏色應當和本身的重點色相一致。

重點色布偶貓
手套色(Mitted):
其重點色效果和上面所描述的一致,此外還有獨特的“手套”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只前爪有手套一樣的白斑,高度不超過手掌;而兩只后腿有靴子一樣的白斑,高度可達膝關節處(這里與伯曼貓有區別,伯曼貓為后腿為低手套且有蕾絲)。下巴和胸部也呈白色。有的個體在兩眼間會有一個火焰形狀的白斑(流星)。

手套色布偶貓
雙色(Bicolor):
雙色同樣具有重點色效果,但是面部有呈倒V形狀的白斑,其邊緣介于眼睛和鼻子之間的區域。其背部有馬鞍一樣的深色區域,但在背部中央存在一白斑。鼻子和腳墊的皮膚為粉色。

雙色布偶貓
但是后來大家發現除了這三種花色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花色類型,并分為以下三類:
高白手套色(High Mitted)、中高白雙色(Mid High White Bicolour)和高白雙色(High White Bicolour),其中高白雙色也稱為梵色(Van)。
最初這三類都歸為雙色,后來梵色也經常被單獨列出來,例如CFA已經承認梵色為一個單獨的花色。
高白手套色(High Mitted):整體上和雙色比較像,尤其是臉部。但腿上有時會有色塊。背部馬鞍型色塊和雙色可能會有些差異。
中高白雙色(Mid High White Bicolour):臉上的v型白斑比雙色要寬,其邊緣通常穿過眼睛。其身上白斑的數量通常不太穩定。
梵色(Van):背部通常沒有馬鞍型色塊,v型白斑退縮至耳部。
因為通常把高白手套和中高白雙色也歸類為雙色,所以為了以示區分有時也把真正的雙色稱為真雙色(True Bicolor)。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
雖然重點色只是其中一種花色的名稱,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其他花色就不是重點色,從基因角度來說其實所有的布偶貓都是重點色,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其他花色除了重點色外還存在不同類型的白斑。目前幾大貓協判定布偶貓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重點色和藍色眼睛。
和暹羅貓一樣,布偶貓的藍眼睛也是由重點色基因導致的。
此外,重點色基因還涉及到一個毛色改變的問題。
其他不存在重點色的貓一生下來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顏色,并且終其一生幾乎不會發生什么變化。
但是像暹羅貓和布偶貓這種重點色品系的貓剛出生時幾乎是全白色的,其毛色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表現出來。
重點色其實屬于一種程度很輕的白化現象,其原理是因為毛色基因(TYR)突變導致色素蛋白對溫度敏感,在溫度較高時,色素的合成過程被抑制,因此呈現淺顏色或者說是白色。當溫度較低時,色素可以正常合成,呈現出應有的顏色。
因此,身體末端體溫較低的部位,如臉部、耳朵、尾巴和四肢顏色較深,而身體溫度高的部位如軀干部呈現出白色。另外,這種顏色變深現象具有不可逆性,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海豹重點色貓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一些本來呈白色的部位如背部,顏色也變深了。
因此,如果想布偶貓一直保持較明顯的重點色,可以選擇巧克力色、藍色或是淡紫色等淺一些的重點色,因為這些顏色的布偶貓即使在較低的溫度下也能保持身體的淺色效果。
下圖是幾只布偶貓幼貓與成貓的對比圖,可以看出其顏色的變化。

關于以上六種花色的區別也可以參考下面的圖例:

白斑的成因
另外關于白斑的成因及其遺傳學規律一直是繁育者們所關心的問題。
目前認為白斑是由白斑基因控制的,其作用是使局部位置的毛發無法合成任何色素,因此呈現出白色。
白斑基因在很多品系中都存在,但是在各個品系中的表現存在一定的差別。在大部分品系中白班的分布位置都是隨機的,但是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即白色斑點總是傾向于分布在遠離背部的區域。也有一些品系由于在育種過程中經過長期的人為篩選,使得白斑在該品系中的位置相對固定,例如在伯曼貓中的白色手套及布偶貓中的手套及雙色中都是比較固定的,但是伯曼貓的手套和布偶貓的手套并不是由同一個基因控制的。
通過長期的觀察,目前認為布偶貓中的白斑是由一個單一基因控制的,并且該白斑基因一共有三個等位基因,其中有兩個等位基因都可以產生白斑,分別是S1和S2。
S1產生的白斑較小,而S2產生的白斑較大。而第三個等位基因s不能產生白斑。
等位基因的白斑大小具有疊加效應,因為存在三種等位基因,而且每種基因都要有兩份拷貝,所以存在六種搭配,基因型和花色類型的對應關系如下:

下表是六種花色的配色表:

這樣就可以根據相應的遺傳學規律來制定科學的繁育計劃,從而準確地獲得自己想要的花色。
制定科學的繁育計劃的前提是能夠準確判斷出花色,六種花色中重點色、手套色和梵色很容易識別,剩下的雙色、高白手套色和中高白雙色外觀上比較相似,在區分上有一定難度。但是這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繁育者所要面對的。
區分雙色、高白手套色和中高白雙色三者顏色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 根據外觀進行判斷。
通常來說,中高白雙色身上的白斑面積要比其他兩個要大,而且臉部V型白斑也要略寬。而高白手套色的腿上有時會有色塊。
- 購買貓咪時從賣家貓舍處了解。
繁育者購買雙色布偶貓種貓時可以向賣家咨詢雙色的具體類型,因為正規布偶貓舍對于自家花色遺傳一般都區分的比較清楚。
- 根據這只貓咪雙親及其同窩其他個體的花色進行推斷。
例如一只雙色布偶貓的雙親分別是重點色和梵色,那么這只布偶貓只能是真雙色;如果其雙親都是雙色,且同窩小貓中還有重點色個體,那么這只布偶貓一定是真雙色。
所以對于一個剛入門的布偶貓繁育者來說,盡量從一只重點色種母開始繁育,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準確識別出后代的花色類型,還可以據此推斷出種公的花色。

今天的干貨記住了嘛,
記得加關注收藏轉發,相關知識可以隨時查看。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要來進一步扒一扒布偶貓的遺傳病及其基因控制。
傳送門:《布偶貓的基因怎么了?扒一扒那些你不知道的大問題!》
訂閱fouryeecoo貓舍頭條號,滿滿干貨,以專業繁育人的角度解決貓咪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獲取更多貓咪專業知識,科學愛貓。
fouryeecoo貓舍為CFA、TICA、FIFe協會貓舍,專注科學培育布偶貓。
#養寵大機密#
#好好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