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國內布偶貓這么少?而且貓舍只賣絕育的?
我也有過和題主一樣的疑慮,俗話說“貓三狗四”,即一年之內貓可以生育三次,狗可以生育四次,布偶貓雖為品種貓,但繁育能力也并不差,為何市場中還會出現“一貓難求”的局面?另外,其他貓咪在購買的時候都沒有聽說要絕育,為何布偶貓會例外?
要理解這個事,我覺得首先要接受這樣幾個概念和事實:
1、有一批人,真的是在以嚴謹的態度在從事繁育這項工作的。
2、人們統稱血統貓為純種貓,是由于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繁育,該貓種已經有其的穩定的特性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種。繁育家們再將該獨特獨立的貓種向CFA或其他俱樂提出申請,經過專業人士的投票來決定是否將此貓種注冊為血統貓。(來源:百度百科)
布偶貓毫無疑問是一種血統貓,是最初的繁育人通過不懈的努力,逐漸選育出的一個品種。那些嚴謹且認真的繁育人,他們自然希望自己精心澆灌出來的品種能夠日臻完善,實現自己的繁育理念,而并不是將獲取金錢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隨意出售繁育權給與自己繁育理念不相符合、繁育知識欠缺的其他繁育人,最直接的風險就是“新”繁育人可能在某些利益的驅使下,肆意繁殖而非精心選育,這樣產出的后代仍然可以通過在協會注冊而獲得“純種貓”的殊榮,但卻會導致他們嘔心瀝血建立的品種朝著“無序”的方向發(例如花色、性格等特性不穩定,出現遺傳病等),因此這一分認真的繁育者對于繁育權的受讓十分謹慎,這即為“絕育”出售最原始的緣由。
然而,另外有一批人,卻賦予了“絕育”出售新的意義。
在幾年前,布偶貓這個品種并不為人們所熟知,但品種本身的甜美的外表,粘人的性格等卻天然符合國人的審美,這就像咱們四川的牛背山一樣,早年無人踏及并非不喜歡那兒的美景,而是并不為人所知。然而,由于早期國內并沒有這個品種,且國外繁育人的謹慎,起初國內的貓舍想要獲得布偶貓的繁育權并不容易,自然而然便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最早一批經過千辛萬苦獲得繁育權的貓舍,也同樣以“絕育”出售為主,雖然不乏同樣擁有將品種發揚光大的認真的繁育著,但卻難以避免會有一分人更多的是希望保護自己來自不易的行業壁壘。
可是國人是很厲害的。
老外不賣繁育權?我軟磨硬泡價格翻倍你賣不賣?要不就找國內的;有繁育權的貓舍母貓少?暹羅長得比較相似,配出來上去也差不多;找不到公貓?那就借配;大貓舍不賣?那你的那些下家總有節操沒那么高的吧,如果有,那就下家的下家。。。總之,在資本的驅使下,可以預見隨著人們對這個品種認知度逐漸增加,以及國人的不懈努力,“一貓難求”的現象也將不復存在。
現在,大家已經可以很容易在網絡上找到“布偶貓”的出售信息,在選擇貓咪上面,有的人偏愛純正的血統,有的人只希望長相符合心中的預期就好,從道德上去批判一個貓舍是否是為了繁育更好的貓還是純粹為了逐利我認為并沒有意義,最為伺養者,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但與此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見到“曝光黑心貓舍”,“買布偶貓被騙經歷”,“小貓回家就上吐下瀉”等駭人聽聞的新聞,做做功課,選擇一直健康有保障貓咪,還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無論市場再怎么混亂,總還是有一批未忘初心的人,現在各大協會比賽的賽場上,許多貓舍繁育的布偶貓,已然更為甜美可人,性格可親也更符合國人的審美,至于如何選擇,見仁見智吧。
最早期的和現在布偶貓
買布偶貓誰家的比較好呢
養貓比買貓貴。養貓一個月至少500通常一千,手頭還要留3000至4000的資金備用,防止貓萬一生病而湊不出錢來看病,而一只正規貓舍長相甜美的寵物級手套一萬出頭就可以接到。實際上樓主為什么想養布偶貓?建議樓主先去多了解品種貓和布偶貓。養貓推薦領養代替購買,如果樓主不了解布偶貓的全部特征并清楚的知道布偶貓身上的哪些特征使自己癡迷,不太推薦您養布偶貓。
為什么不少人養布偶貓?有什么優點?
怎么說呢!布偶貓的特點就是對人親和、善于和主人互動、身體柔軟如同玩偶一樣、性格上忍耐度高,任你擺布也沒有攻擊意圖,這就是目前很多貓咖都大力發展布偶貓的原因!布偶貓的智商比較高,懂得主人的喜好,善于討好主人博得寵愛!如同一只黏人的小狗一樣,天天進家就跟著你!布偶貓愛干凈,絕育后的布偶貓脫毛較少,而且不怎么挑食、興奮度往往都是跟隨主人的感覺走、善于察言觀色是他們的一大特點!布偶貓從小到大,變化大,往往給人加以期盼的心理!這也是人們喜歡布偶貓的一個原因!
選擇布偶貓最好應該選擇月齡在四個半月以上,疫苗完全做好的崽貓!由于布偶貓發育較慢,如果你提前帶回家,往往由于自己錯誤的認識導致貓崽的病變。只有完全做好疫苗和驅蟲,并過了疫苗觀察期的小貓崽才會使你在飼育過程中少出問題!你要知道,你帶一只布偶貓去寵物醫院、那醫生也會緊張病情、相對比用藥費用就會增加!
布偶貓在飼育過程中切記不可飲用礦泉水和自來水,只有純凈水和涼白開才適合他們!因為他們的尿道太小了,礦泉水和自來水會增加結石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