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網
隨著雨季的到來
空氣變得濕潤
很多野生菌也冒出了頭
成為云南人喜愛的佳肴
然而
美味的背后卻也“暗藏殺機”
近日
就連狗狗也因誤食見手青
疑似出現中毒癥狀
↓↓↓

7月10日
昆明一女士稱
自己家的狗狗
不小心吃了見手青
狗狗就疑似中毒
從客廳舔到了餐廳
一直在咬空骨頭
所幸狗狗第二天就沒有大礙了!
網友調侃
玩歸玩,鬧歸鬧
別拿野生菌開玩笑!!!




吃菌子中毒出現幻覺的新聞
最近隨手一搜都是
↓↓↓
近日
昆明一大媽吃菌中毒后送往醫院
“有老鼠!”
昆明大媽吃菌中毒在病床上抓老鼠
女兒笑出鵝叫

6月27日,云南玉溪
一女子打針偶遇吃菌中毒的大爺
大爺躺在床上指著天花板說
這里又是下雨又是下雪

6月初
一張令人哭笑不得的朋友圈截圖火了
真正的勇士都是敢于再次嘗試
對菌子不拋棄不放棄!

對菌子不拋棄不放棄的
朋友可不止一個

“爸你怎么頭上有條狗?”

坐在沙發上說不想劃船

在課本里看到了紅色高叉泳衣美人蕩秋千

看到小精靈,看到厲鬼
中毒時候看到的這些
大概都沒4萬塊的出院賬單恐怖


每年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屢有發生
食菌需謹慎!
常見的食用野生菌有哪些?
毒菌又長什么樣?
如何辨別?
云南網聯合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發布的這份最權威的吃菌手冊
請收好!

什么是野生菌?
野生菌又稱蘑菇、蕈,是一類大型真菌,生長在樹叢或草叢中,按照能否食用,可分為食用菌和毒菌。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種,我國已知約1000種,云南有近900種,約占世界食用菌物種的36%,占全國的90%。
菌子(蘑菇、蕈)一般泛指肉眼可見、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為長出地面的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多由菌蓋、菌柄、菌托和菌環等組成,以菌蓋最為明顯。菌蓋形狀呈傘型、鐘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樣,顏色也是多種多樣。
野生菌一年四季都可生長,以6-9月最多,特別是雨后。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生長環境呈多樣性,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幾乎都可以找到,以草叢、樹林地帶最為多見。如:

生于針葉林下的黃蓋粉孢牛肝菌

生于掉落枯枝上的藍革菌

生于裸露地面上的地衣棒瑚菌

生于蟬蛹上的蟬花菌

生于蟻巢上的小果雞樅

生于菌子上的星孢寄生菌
可食用野生菌有哪些?
野生菌子通常分為有毒和無毒
也就是吃貨眼中的能吃和不能吃
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常見的
可食用野生菌

青頭菌

蟻巢傘(雞樅)

干巴菌

奶漿菌

雞油菌

松露

松茸
有毒野生菌有哪些?
現在,我們來一起
揭開毒菌“真面目”
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現中毒癥狀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國已報道的毒菌種類達400多種,云南省有200余種。
根據中毒癥狀和毒素的化學結構,毒菌大致分為:劇毒、有毒兩大類,劇毒菌種可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種可造成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類型中毒。

01 急性肝損害型
此型中毒絕大多數為鵝膏菌屬的劇毒種類所導致,潛伏期10—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1—2天后中毒癥狀消失,進入所謂的“假性痊愈期”。1—3天后,病情又突然惡化,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或癥狀,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如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廣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無尿,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風、休克等,病程長,病情復雜而兇險,病死率高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癥狀。一般病程2-3周。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鵝膏(白蘑菇、白羅傘)

黃蓋鵝膏(黃蘑菇)

灰花紋鵝膏

亞毒環柄菇
2 急性腎衰竭型
急性腎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鵝膏菌屬中的有毒種類引起,中毒特征表現為誤食后具有8-12小時的潛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損,主要表現為急性腎功能損害。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擬卵蓋鵝膏

歐式鵝膏
3 橫紋肌溶解型
橫紋肌溶解型中毒由亞稀褶紅菇(俗名:火炭菌)引起。誤食后發病快,在1小時內出現癥狀。開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癥狀,6-12小時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中毒嚴重者12小時即出現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亞稀褶紅菇
4 胃腸炎型
引起胃腸道刺激和炎癥的菌子很多,主要有網孢牛肝菌屬、青褶傘屬、鬼筆屬、鱗傘屬、枝瑚菌屬、紅菇屬等。在我省菌中毒病人中此型最為多見。潛伏期為10分鐘至6小時,發病快。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惡心、嘔吐、腹痛,或腹絞痛,腹瀉水樣便。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網孢牛肝菌

青褶傘

苦味粉孢牛肝菌

氈蓋美牛肝菌

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
5 神經精神型
神經精神型中毒由含有神經毒性、癲癇性神經毒性、致幻性神經毒性的毒菌引起,已知的約有60余種。一般進食后10分鐘—2小時除嘔吐和腹瀉等胃腸炎型癥狀外,尚有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消失、多汗或大汗、唾液增多流口水、流淚,興奮、幻覺、步態蹣跚、心率緩慢、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等表現。少數病情嚴重者可有譫妄、幻視、哭鬧無常、呼吸抑制等表現。個別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小豹斑鵝膏(俗名 滿天星)

紅蔥

中華紅牛肝菌

華美新牛肝菌

白蔥

斑褶菇
6 溶血型
赭鹿花菌等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導致溶血型中毒。誤食后癥狀出現快,出現惡心、嘔吐、上腹痛和腹瀉等腸胃癥狀。不久,溶血的發展導致尿液減少甚至無尿,尿液中出現血紅蛋白以及貧血。溶血會導致包括急性腎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并發癥。
赭鹿花菌(俗名 赭馬鞍菌)
7 光敏皮炎型
此型中毒主要由葉狀耳盤菌等引起。誤食中毒后潛伏期較長,最快食后3小時發病,一般在1-2天內發病。表現為“日曬傷”樣紅、腫、熱、刺癢、灼痛。嚴重者皮膚出現顆粒狀斑點,針刺般疼痛,發癢難忍,發病過程中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在日光下會加重。一般4-5天后好轉,有的病程4-15天。
葉狀耳盤菌 (俗名 暗皮皿菌、毒木耳)
木耳
注意:
葉狀耳盤菌極易與木耳混淆!形如木耳,但在水中漂洗時,水變色。與雞蛋炒時,蛋變黑。
8 其他類型
近幾十年來,在云南山區及半山區發生多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研究發現由食用毒溝褶菌導致。
毒溝褶菌(俗名 小白菌)
這些菌子易混淆一定謹慎
山林中的一些菌子
乍看起來往往非常相似
但其實卻大不一樣
甚至一個無毒,一個劇毒
一定要注意區分
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
密褶紅菇
火炭菌
VS
俗稱“火炭菌”的亞稀褶紅菇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達70%以上。
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鑒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鑒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雞樅
灰花紋鵝膏菌
VS
你聽說過吃“雞樅”中毒嗎?其實,雞樅是無毒的,中毒是因為誤食了形態與雞樅很相似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擬灰花紋鵝膏菌、假褐云斑鵝膏菌形態和雞樅很相似。
雞樅
灰花紋鵝膏菌
擬灰花紋鵝膏菌
假褐云斑鵝膏菌
野生菌鑒毒
這些方法不靠譜
世上并沒有可供準確區分
有毒菌子和無毒菌子的簡單辦法
民間關于鑒別毒菌的這些傳說
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
1、顏色鮮艷者、菌蓋上有疣突者有毒;
2、不生蛆、不生蟲者有毒;
3、腥、辣、苦、澀、麻、臭者有毒;
4、受傷變色的有毒;
5、煮時銀器、大蒜、米飯變黑者有毒。
例:以色彩判斷菌子是否有毒是錯的!
部分色彩不艷、長相不好看的野生菌子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紋鵝膏、擬灰花紋鵝膏和白色的致命鵝膏就為劇毒種類;
而雞油菌和紅菇等一些顏色鮮艷的種類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致命鵝膏—劇毒
擬灰花紋鵝膏—劇毒
玫瑰紅菇—可食用
例:以有無汁或斷面變色來判斷菌子是否有毒不靠譜!
如松乳菇、紅汁乳菇掰開或劃傷后會流出乳汁,但卻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會變成藍色,也是可食的。
多汁乳菇—可食用
美麗牛肝菌—可食用
例:“生蛆或生蟲的菌子無毒”的說法不可靠!
很多劇毒菌子成熟后也會生蛆或生蟲。如:
被蟲啃食的致命鵝膏—有毒!
正被蛞蝓食用的硫磺絢孔菌—有毒
遠離毒菌記住“2個標準”
第一標準:
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盡量不要吃!
第二標準: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加工食用野生菌
注意“4不吃”
太幼小、霉變的菌子不要吃
菌子太小難識別,霉變的菌子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最好不要吃雜菌
雜菌不易識別,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一定要煮熟炒透
有些菌種的毒素經高溫加熱后可被破壞,但有些劇毒菌種毒素高溫依然不能破壞,所以不要誤食最重要。
吃菌子最好不飲酒
酒精可以促進毒素的吸收,也可能與毒素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毒素,從而加重中毒癥狀,因而吃菌時最好別飲酒。
吃菌子中毒怎么辦?
凡是在吃過菌子10分鐘后至72小時內,有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首先可以采取催吐的辦法進行自救,隨后應立即就醫。
同餐進食者不論癥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盡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壓舌根即可引起嘔吐。可反復多次,盡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中毒后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余菌子樣品,以備鑒定菌子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
來源: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網、掌上春城、都市時報、春城晚報、8099999等
文中部分圖片和內容來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教授和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相關資料,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