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流傳著這樣兩句歇后語,“蛇吃黃鱔-比長短”、“蛇吃黃鱔-找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就是人們觀察蛇和黃鱔兩種動物的形態比較相似,而蛇吃東西時都是整只吞下,如果黃鱔被蛇吃了,蛇的消化系統似乎不足以抵抗黃鱔長度帶來的壓力,有可能會被撐死。而事實上是這樣的嗎火赤鏈蛇?
黃鱔的學名叫鱔魚火赤鏈蛇,隸屬于合鰓魚目合鰓魚科黃鱔屬黃鱔種,外形雖然像蛇,但是屬于魚類,不但皮膚表面沒有鱗片,擁有魚類通常具有的鰓結構,但是功能不發達,主要依靠口腔和喉腔內壁表皮進行輔助呼吸,可以脫離水體而直接在空氣中進行呼吸。黃鱔是一種典型的雜食性魚類,經常以各種水中小動物和水草等為食。皮膚表面分泌著大量粘液,既可以有效從其它動物的捕獵活動中順利逃脫,也能夠阻止細菌病毒的侵入,是它們很強大的一種防御手段。
黃鱔的天敵眾多,在幼體狀態時,一些水鳥火赤鏈蛇、蛙類、螃蟹、水蛇、鲇魚等都擁有著抓捕黃鱔的能力。而在成年狀態時,一些大型的水鳥和蛇類也能夠降服黃鱔。單從蛇類抓捕黃鱔來看,蛇吃黃鱔不但不會被撐死,而且還是其重要的食物來源。但是,這種蛇僅限體型比較大的有毒性水蛇。而一般的水蛇,如果在非常饑餓的情況下找不到其它食物來吃,如果碰到黃鱔,由于黃鱔的戰斗能力在水蛇有力的絞纏下根本不會堅持多長時間,很快就會被水蛇吞食,這個時候往往過一段時間,水蛇就會全身僵硬死亡,因為消化系統是真正的扛不動。
那么火赤鏈蛇,對于一些體型較大的有毒性水蛇來說,黃鱔真的是一道美味。這樣的有毒性水蛇通常以毒性較強的水赤鏈游蛇、金環蛇和輕毒性的鉛色水蛇等為主,它們的體型一般都要比黃鱔大,在吞食黃鱔之前,會將毒液注射到黃鱔的體內,待黃鱔被毒死之后才開始吞食,這樣黃鱔在蛇的體內就不會劇烈的掙扎,當然不會造成消化系統損傷而丟掉性命。同時,這些毒蛇的消化系統都非常發達,黃鱔被吞下以后,會很快被消化液分解消化,剩余的殘渣最終會被吐出,不會殘留在體內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赤鏈蛇的越冬情況怎樣呢?
赤鏈蛇屬耐寒機能較強的蛇類,其耐寒性非常強。在我蛇園 自創的“多層立體式地下蛇房”內越冬,健康蛇的死亡率幾乎為 零,體重不足200克的餘外。整個冬季,存放有赤鏈蛇(大火赤鏈蛇、 中、小均有)的地下蛇房溫度始終保持在3~8°C,直至翌年春 天冬眠結束后發現死亡的赤鏈蛇,均是比較瘦弱或蛻皮不干凈、 體重不足150克,其成活率未達到80%,健康幼蛇的成活率與 此差不多。從以上赤鏈蛇冬眠事例再次證明,冬眠前蛇體的整體檢查和分級工作至關重要。堅持售劣留優的原則,是保證冬眠期高成活 率的關鍵所在。
赤鏈蛇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赤鏈蛇主要棲息地是田野、村莊、住宅以及水源附近, 有的也棲息在村民住院內。它主要以蟾蜍、泥鰍、淡水小雜 魚、幼鳥、雛雞及鼠類等為食,另外也有食蛇習性,在食物 不能滿足需要時即吞食同類。赤鏈蛇一般在夜間活動,白天蜷曲不動,常將頭部盤縮 在身體下面;晚10時以后活動更加頻繁。平時,赤鏈蛇性 懶不愛動,爬行較為緩慢,性情也比較溫和,不主動攻擊 人,但一旦受到驚嚇行動卻非常敏捷,捕咬目標明確。赤鏈蛇的繁殖方式為卵生,交配期在每年的5?6月, 產卵期7?8月,每次產卵8?15枚,孵化期為40?50天。
誰知道赤鏈蛇的市場前景怎樣?
赤鏈蛇在南方的銷路極為狹窄,但在北方中、小城市的需求 量很大。因它性情溫順、價格適中、比較符合北方人的消費水 準,同時也消除了他(她)們的怕蛇心理。赤鏈蛇雖然個體不 大,但它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口味鮮美,是首選的做湯主蛇, 可以與鴿子、甲魚、土雞、鵪鶉和鷓鴣等常見家禽及牛蛙同鍋煲 湯,成為北方人冬季進補的營養佳品;用此蛇皮加以時令蔬菜調 拌的小涼菜,更是口味鮮香、筋道爽口、老少皆宜;蛇皮炒雞蛋 還是一道保健菜,它具有祛除聰腺炎的獨特功效,這在北方也是 家喻戶曉的(功效同蛇蛻)。赤鏈蛇歷來是出口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的主要蛇種之一。隨 著我國招商引資政策的出臺,大量的日本、韓國和俄羅斯人涌入 北方的沿海開放城市,同時也帶來了他(她)們的吃蛇風俗,使 赤鏈蛇在短短的幾年內又相繼走進了沿海大都市,成為各大賓 館、飯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國內、外食客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