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里生態魚缸,一旦離開了它們適應的穩定系統,生物就很難生存。那么一個生態魚缸必須具備幾個要素
1.微生物
包括細菌生態魚缸,支原體,衣原體等簡單的生命體及肉眼看不到原蟲類。不同水體中的細菌種類和數量不同,魚缸里我們常說的硝化菌群就是把有機物,氮硫等有害化合物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轉化為穩定無害物質,所以微生物在水族魚缸里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藻類
褐藻生態魚缸,綠藻,和一些多細胞結構的絲藻類,這些雖然讓魚友又愛又恨藻類卻也在生態魚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們利用光能以及魚類產生的糞便及水中氮磷化合物合成糖類,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成為食物鏈起始環節。
3.浮游生物
這里指水蚤,豐年蝦,輪蟲,草履蟲等以細微的浮游生物為食的低等動物生態魚缸。它們在自然水域中數量很大,在水族箱里成為魚類最好的食物,也有輕微的除藻功能。
4.底棲動物
這一類包括很廣生態魚缸,從線蟲,沙蠶,到蝸牛,海參,再到蝦蟹,貝類等等它們在生態水族中扮演者清道夫角色,將動物尸體初步消化分解轉化成細菌更容易分解的產物,有的還能清除藻類。
5.高等水生植物
水草是食物鏈的底端,也扮演著凈化水質的重要作用,他們在生長很旺的時候消耗了水中大量的養分,從而抑制了一些藻類的肆虐。另外它通過光合作用適當出氧氣以供魚類需求。
6.高等的動物
這里就是我們水族箱的焦點魚類。觀賞魚也扮演著重要的關節,它們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它們從系統中獲得能量,代謝物又為水草,藻類和細菌提供了生長所需要的養料。
有沒有方法可以構建一個有內部生態系統的魚缸?
有沒有可能在魚缸內形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比如可以依靠水草作為食物來源,而魚類排泄物有其他生物吸收或者成為水草肥料?另外這樣的魚缸如果有可能,怎么做呢?應該是多大?養殖什么樣的觀賞魚比較合適呢?金魚可以嗎?
結論是:實際是可行的。
現在魚缸觀賞魚行業已經發展出了很多凝聚高科技結晶,且經過大非常豐富,南美和非洲的野生魚種經過人工繁殖變得很便宜,還有各種工具魚蝦螺,協助水缸內循環,比如有一種笠螺,可以清除水缸壁上的綠藻。所有這些,都可以很便捷地在淘寶一次性購齊,以前專業玩家才能實現的效果,現在大部分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絕不可同日而語。
傳統養魚法要很勤快,定時定量換水喂食,養水培藻各種講究,時至今日,某寶上買套一兩百塊錢的像樣的過濾桶(功率低至10-20瓦),配上培養生化細菌的濾材,已經足以創造一個比傳統老把式更優質的環境,,因為人再勤快,也不可能勤快過一個24小時開機的機器。
拋開這些,很多年以前,鄉下的小伙伴靠一個大水缸都可以長年不換水養魚。現在只要用心去研究,理論 實踐綜合,實現一個純粹的生態魚缸,不算是很難的事情。
最近我將宿舍窗臺上的雜物清理掉之后,放置了一個1.2米的魚缸,但不想花時間去打理,所以采取生態循環的方式建缸,而我的養魚經驗主要是至少20年以前小學生時代養過一個水桶的金魚。
經過某寶一站式采購了所需的全部部件,我發現今時今日,養魚可以說極其便利,以及成功概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