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顯然是不對的,首先我們來說老虎,野生的老虎是亞洲獨有的貓科動物,而大猩猩是非洲獨有的靈長類動物,二者不在一個區域生存,何來打得過的不過、敢不敢吃之說呢克羅斯河大猩猩?至于獅子倒是可以跟大家聊一下,畢竟非洲獅作為非洲最頂級的獵殺者,是與大猩猩有相遇的機會的。那么,獅子到底吃不吃大猩猩呢?吃與不吃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獅子與大猩猩有沒有相遇的機會?大猩猩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也是非洲獨有的靈長類動物克羅斯河大猩猩。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大猩猩分為東部大猩猩和西部大猩猩兩種,東部大猩猩又分為東部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兩個亞種。其中東部低地大猩猩主要分布在剛果東部的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之中,山地大猩猩主要分布在烏干達西南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盧旺達西北的火山國家公園、剛果東部的維龍加國家公園及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中。
而西部大猩猩也有兩個亞種:克羅斯河大猩猩和西部低地大猩猩。其中克羅斯河大猩猩僅分布在尼日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中克羅斯河大猩猩,而西部低地大猩猩是分布最廣的大猩猩,它們在中非、剛果、赤道幾內亞、加蓬、安哥拉、喀麥隆等地區的山地、樹林、甚至是低地沼澤附近都有分布。
看完了大猩猩,我們再來看一下非洲獅克羅斯河大猩猩。在許多百科上,非洲獅至少有6個以上的亞種,但是這只舊版的分類系統,是主要根據分布地區和細微的差異分類的。這一項分類系統早已經在2017年就被淘汰掉了。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貓科動物研究小組對現存的獅子進行了基因測序和對比,將現存的獅子定位一個種“獅子”,兩個亞種:南方獅和北方獅。
其中南方獅包括了生活在西非、非洲中部、北非的所有獅子以及在亞洲生活的亞洲獅克羅斯河大猩猩,而北方獅則是泛指所有生活在東非和非洲南部的獅子。
從上面兩個物種的分布情況看,二者是沒有任何的重疊的,而且大猩猩喜歡棲息在樹林和雨林中,而非洲獅喜歡棲息在廣闊的草原上,因此,二者是沒有交集的。既然沒有交集,也就不存在獅子吃大猩猩的問題了。不過,既然小伙伴感興趣,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以獅子的實力,究竟能不能吃大猩猩?
大猩猩與獅子的實力想要判斷一種動物是否是另一種食肉動物的獵物,體型和戰斗力是重要的參考標準,比如成年非洲象就連獅群都拿不下,這就是體型的優勢,所以我們先來對比一下大猩猩和獅子,基于大猩猩有多個亞種,而獅子雖然有只有兩個亞種,但不同地區的獅子體型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我們就以它們的平均體型為基礎來對比一下。
首先是體型。作為現存最大的靈長類動物,成年大猩猩的站立身高平均在1.7米左右,體重平均在160公斤左右(雄性)。而獅子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成年獅子的體長平均在2.8米左右,體重平均在190公斤左右(雄性)。從體型上看獅子更有優勢。
其次是攻擊能力。對于動物來說,攻擊性主要體現在爪子和牙齒上,尤其是牙齒。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猩猩的犬齒長度約3厘米,對于大猩猩的咬合力,筆者翻閱了一些資料顯示是1200磅,也就是540多公斤,這個咬合力已經超過了東北虎、美洲豹,我對這個數據是存疑的。不過,即便大猩猩的咬合力比獅虎強,但是它吻部較短以及犬齒較短的缺陷也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攻擊性。而獅子就不同了,它們不但有著3厘米長利爪,還有著約4-5厘米的犬齒以及400多公斤的咬合力,而且吻部突出的貓科動物更利于將獵物的一些部位咬住,造成致命傷。
當然,大猩猩的攻擊性主要體現在“爆錘”上,大猩猩有著強大的肌肉組織,其爆發力能瞬間將加厚的防彈玻璃錘爆,所以一旦被大猩猩一拳錘上,就是傷筋動骨的傷。
最后是食性。食性也是動物戰斗力的重要決定因素,因為食性決定了它獲取食物的難易度、攻擊方式等等因素。從這個角度看,大猩猩就要弱很多了,因為大猩猩基本上是素食主義者,主要以植物的果實和嫩芽為食,即便是偶爾開開葷,也就吃點螞蟻,相比較黑猩猩來說,大猩猩友善的多(黑猩猩會主動捕殺其他靈長類動物吃)。而獅子就不同了,它是純正的食肉動物,需要自己每天去捕獵食草動物,它們的對手要么是大型食草動物,要么是其他食肉動物,這種實戰經驗也是大猩猩不能比的。
因此,綜合以上三點,大猩猩雖然是最強壯的靈長類動物,但是與純正且大型的食肉貓科動物獅子相比較還是遜色了一些。
即便是同域分布,獅子大概率也不會選擇大猩猩為食雖然獅子對大猩猩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即便二者分布有重合,獅子大概率也不會選擇大猩猩為主要獵物。為什么這么說呢?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智商。作為靈長類動物,大猩猩的智商比較高,它們不像大草原上成群的食草動物那樣只會疲于奔命,而是有著自己的一套防御天敵的策略。比如在族群中,總是有負責放風的成員,而且可以站立觀望四周,讓獅子這種主要以偷襲和“包餃子”狩獵的動物捕獵成功率會大大的降低。
第二:習性。由于大猩猩主要棲息在樹木較多的區域,而且其食物主要來自于樹上,所以它們體型雖大,但爬樹能力非常的強,而且在覓食時,它們大都是在樹上的。在樹上的好處,一方面能夠看到遠處接近的敵人,一方面能夠躲避許多食肉動物。而獅子雖然也會爬樹,但是由于不經常爬,其爬樹能力比較差,所以一旦大猩猩上了樹,獅子就只能在下面眼巴巴地看著了。
第三:獵物選擇。獅子是少有的群居的貓科動物,而且它們個體的體型較大,這也就意味著它們要捕獵的獵物體型要足夠大,這樣才能滿足群體的需求,畢竟一頭成年獅子一頓就能吃掉10公斤左右的肉,一個獅群至少也得捕獵能產出100公斤肉以上的動物,而能夠產出100公斤以上的肉的動物,體重要在200公斤以上了(除去包括頭骨在內的骨頭、皮毛),因此獅群捕獵獵物的體重區間在200-500公斤之間。而大猩猩的平均體重只有160公斤,如此難抓,肉還少,所以獅子大概率也不會選擇大猩猩當主要獵物。
總結老虎不吃大猩猩是因為它在亞洲,大猩猩在非洲,想吃也吃不到。而獅子不吃大猩猩是因為雖然二者都在非洲,但是在分布上二者沒有重合,并不是獅子打不過大猩猩,恰恰相反,獅子想要獵殺大猩猩還是沒有問題的(可以參考花豹,花豹都能獵殺大猩猩)。不過,由于大猩猩比較聰明、擅長爬樹以及體重“較輕”的緣故,所以即使二者有分布重合,獅子也很少會去選擇大猩猩當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