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接任明教波斯總教的教主通過明教圣貓誰的考驗,是必然的一個結果。不過要扯小昭是怎么當上波斯明教的教主,就必須先由一個人說起,就是她的母親黛綺絲。
一.小昭的背景
當年在韓千葉(小昭生父)前赴光明頂的前夕通過明教圣貓誰的考驗,光明頂迎來了從波斯總教而來的一行人。此時的中土明教在陽頂天的統領之下如日中天,那三個波斯明教的使者,手持波斯總教教主手書,謁見了陽頂天。
信中言道通過明教圣貓誰的考驗:波斯總教有一位凈善使者,原是中華人氏,到波斯后久居其地,入了明教,頗建功勛,娶了波斯女子為妻,生有一女。這位凈善使者于一年前逝世,臨死時心懷故土,遺命要女兒回歸中華。總教教主尊重其意,遣人將他女兒送來光明頂上,盼中土明教善予照拂。中土明教歸波斯總教統領,陽頂天自然答允,留下那少女,那少女就是黛綺絲。其實黛綺絲這次借名返回中土明教,是身上另負總教秘密任務。
羽菱君在之前一期扯明教圣火令時通過明教圣貓誰的考驗,曾說到明教波斯總教遺失“乾坤大挪移心法”一事。這“乾坤大挪移心法”本是波斯明教的護教神功,以上乘內功為根基,非常人所能修習。波斯明教的教主又須由處女擔任,數百年間接連出了幾個庸庸碌碌的女教主,心法傳下來的便屬有限,反倒是中土明教留得全份。
后來中土明教第三十一代教主石教主時,將教主信物“圣火令”遺失,后來“圣火令”輾轉被波斯總教收回。波斯總教在重新獲得“圣火令”之后,鉆研其上文字,十年間,教中職份較高之輩人人武功陡進。只是其上所記武功博大精深,便修為最高的大圣寶樹王也只學得三四成而已。但他們以不到一成的舊傳“乾坤大挪移”武功,和從“圣火令”上所記載的霍山武功精要新得的兩三成武功相結合,卻變出一門古怪奇詭的功夫出來。因而認為若有“乾坤大挪移心法”全份,此功夫定能再增境界,于是總教一心想取回中土明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
中土明教曾遣人到波斯總教請求迎回“圣火令”,然而總教為了取回中土明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卻以此提出要求:必須由練成“乾坤大挪移”的中土明教教主,攜帶“乾坤大挪移心法”方才有資格與能力到總教迎回“圣火令”。實際上就是想以“圣火令”換取“乾坤大挪移心法”,卻又不想破壞教規,讓中土明教的“乾坤大挪移”斷了傳承。但幾十年過去,總教看中土明教一直沒有練成“乾坤大挪移”神功的教主,再也不做期望,于是就派出黛綺絲到中土明教總壇光明頂,設法偷取“乾坤大挪移心法”。
黛綺絲除了身帶重任之外,卻還有另一層身份,就是波斯總教“三圣女”之一。總教經典中鄭重規定,由圣處女任教主,以維護明教的神圣貞潔。每位教主接任之后,便即選定教中高職人士的三個女兒,稱為“圣女”。此三圣女領職立誓,游行四方,為明教立功積德。教主逝世之后,教中長老聚會,匯論三圣女功德高下,選定立功最大的圣女繼任教主。但若此三位圣女中有誰失卻貞操,便當處以焚身之罰,縱然逃至天涯海角,教中也必遣人追拿,以維圣教貞善。
因此明教中想一搏黛綺絲芳心之人,皆不能得,即使是有陽頂天夫人親自做媒的“光明右使”范遙,也被黛綺絲當場拒絕。但她的這份堅貞卻因為愛上韓千葉,讓她背上了叛教的罪名。
黛綺絲為了能夠得到波斯總教的開罪,想方設法幾次潛入光明頂密道尋找“乾坤大挪移心法”,希望用此神功心法向總教換取自己的自由身。最后一次黛綺絲在密道中出來時被范遙抓到,中土明教有明文教規,光明頂密道除了教主之外,教眾不得私自進入,黛綺絲明顯已經違反了教規。當時陽頂天已死,中土明教已現破裂跡象,黛綺絲為了能以非明教中人的身份進入光明頂密道,不惜破教而出,表明自己已非明教中人,不過范遙因之將一切的根源,歸罪于韓千葉。可是黛綺絲后來幾次想再次潛入光明頂,皆被金毛獅王謝遜所阻,她只能另想辦法。
這時波斯總教獲悉黛綺絲叛教,發出通緝令,要抓黛綺絲回總教受刑,以正法典。黛綺絲為了避過總教緝拿,與韓千葉化身為金花銀葉一對老夫妻。再后來他們兩人遇到了范遙偽裝的苦頭陀,被他下毒,韓千葉最終毒發身亡,但此時黛綺絲卻已經懷有韓千葉骨肉,不久就生下了小昭。
二.小昭接任教主的必然性
隨著小昭的出生,黛綺絲將自己開罪的希望寄托到了小昭的身上。小昭因之背負重任十歲左右被送到光明頂,假裝丑女充奴為婢,偷取“乾坤大挪移心法”。這就有了后來遇到張無忌,并跟他闖入光明頂密道,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陽頂天遺書和“乾坤大挪移心法”。
小昭天賦異稟,在張無忌修煉“乾坤大挪移心法”時,她同樣將心法給默記了下來,這就等同于小昭是已經獲得了“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這也是小昭日后能夠接任波斯總教教主之位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最終在靈蛇島一役,身份被公開的黛綺絲面臨著波斯總教使者的緝拿,要被處以焚身之罰,以維圣教貞善。小昭為救母親,只能犧牲自己,代替黛綺絲充當總教“三圣女”之一,替她母親回波斯。此時波斯總教的教主已死,三圣女中,小昭掌握著總教經已遺失的“乾坤大挪移心法”,自然而然就成了教主的不二人選。當然小昭此舉也是為了張無忌。
在蒙古崛起之后,當時的波斯總教指令中土明教奉蒙古元人為主,但中土明教衣教主和陽頂天并不肯奉總教之命而降元朝,他們立志迎回“圣火令”也是為了中華明教能與波斯總教分庭抗禮。張無忌此番在靈蛇島打傷了總教的使者和寶樹王,已經擺明跟總教叫板。中土明教畢竟自總教而來,歸總教統領,也有諸多教規限制,總教在名義上是能干涉中土明教事宜的,其中就包括了政見。
此時的中土明教在中原領導的抗元起義如火如荼,倘若波斯總教以總教統管名義,廢除張無忌教主之位,雖然中土教中大多以張無忌為尊,但中土明教脈絡之廣,始終有對總教心存畏懼的教眾存在,此舉若成,必將引起中土明教的又一輪分裂,進而抗元大業必將受阻。
小昭明白張無忌身負重任,也十分清楚其中利害關系,只有她出任總教教主,才能夠化解開總教與中土明教之間的隔閡。這也是小昭繼任教主之后,將十二枚“圣火令”全部歸還中土明教,歸張無忌所有的原因。因而,從某種理論上來說,中土明教得以繼續領導抗元起義,并在后來取得功成,小昭也是功不可沒的。
故此,在這種情況下,小昭接任波斯總教的教主是必然的一個結果。她為了忠孝大義,犧牲了自己的青春、自由與愛情,也難怪金庸先生會把她認為是自己筆下最喜歡的女主角了。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后傳系列
前期回顧:
第六十九期《滅絕重奪倚天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于“天龍時代”前、“射雕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