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還是個全乎人世界頂級保鏢刀刀致命夠震撼,給我拔拔罐吧”。
陳懷海這波操作世界頂級保鏢刀刀致命夠震撼,真令人費解。三爺的氣再次被頂上來了,終于下定決心按規矩辦他。陳懷海這時候來一出以德服人,好人全讓他當了。
為什么不讓三爺做主,挑老蘑菇的腳筋世界頂級保鏢刀刀致命夠震撼?陳懷海為什么要放過老蘑菇?
拔罐手藝比賬房先生更稱心?陳懷海自從回來后世界頂級保鏢刀刀致命夠震撼,就沒關心過三爺的傷勢。要是看到后背捅到前胸的傷口,以及大塊淤青,他還這樣維護老蘑菇,那三爺可以就此黑化了。
三爺這幾十年站柜臺,里外張羅,和掌柜的一條心,這份情意就難得世界頂級保鏢刀刀致命夠震撼。關鍵時刻,護著家人朋友,堅強地扮演反派,以牙還牙,制服老蘑菇。三爺,就像一個能干賢惠的媳婦,費力不討好,被傷透了心,還得強顏歡笑。
陳懷海放過老蘑菇,從“我認了”三個字,看出他還是個爺們兒?說實話,平時關系一般,裉節上護短,只能說腰疼的是時候吧。老蘑菇不是擅長拔罐嘛,還總想著單干。干脆成全他,開個盲人按摩。
陳懷海剛出干飯盆,就忘記老哥哥的眼睛是怎么瞎的?人家打死都不出賣朋友,你能為自己兄弟做什么呢?就知道煽情,難怪被小棉襖狠懟。
那顆釘子,就不該扔!
拿兄弟的生命,替自己還債。老蘑菇還沒表現求生欲,陳懷海倒先開啟回憶模式。有一種綠三爺的感覺,平時相處最親密,沒想到心里裝的卻是老蘑菇。
陳懷海的命,是老蘑菇救下的,那為什么對恩人不溫不火的?早看出老北風的事,是老蘑菇透露風聲,從那時候就蠢蠢欲動,陳懷海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時不提兄弟情,看來是有意留他一條性命。
老蘑菇叛變之時,彈幕里幾乎都是地域之戰,因為老蘑菇是河南籍貫,大家都快恨透他了。現在看來,白操心了。要知道陳懷海會放過老蘑菇,還不如一起為三爺打call,讓他就地解決。
陳懷海是打著正義的旗號,干著自私的事情。用三爺的生命,替自己還債。他知道三爺什么都聽他的,先斬后奏,哄一哄就好了。
回想當初陳懷海不讓三爺去報仇,是怕他出事,沒法保護倆孩子了。私心過分了。
婦人之仁的陳懷海,已經輸給老謀深算的老蘑菇了。陳懷海闖關東回來,心更軟了。現在知道,在干飯盆的時候,為什么要拍蘑菇了,因為家里長出了毒蘑菇。
陳懷海想不出辦法對付他,就是在找理由放過他,畢竟他沒親眼見到血腥場面,面子上的功夫做足了就行,堅決不和老蘑菇搭話。老蘑菇無地自容,只能逃跑。
老蘑菇本來是沖著沙金和陳懷海,又怎么變成被陳懷海忽略、嫉妒三爺這么簡單呢?理由太牽強了,根本沒有說服力。這就是他替自己洗白的臺詞,還有感情牌可打。煙袋鍋,就如同救命稻草。只要轉移目標,不和陳懷海硬碰硬,甚至不要沙金,保住小命就行。再次回到人物狀態:“一個傲嬌的慫包”。
劇情鋪墊了那么多,最后就這么輕飄飄地結尾,豈不是敗筆?
他義無反顧地,丟下家里的爛攤子,跑到關東山找油麻子算賬,也是如此。歷經磨難,沒等到終極一對一,油麻子都已經下不了炕了,陳懷海下不下手都沒意義。
故弄玄虛的風格再次出現,編劇為陳寶國安排的感情戲,更是硬傷。等了19集才上線的秦海璐,失望又多余。
美人計真low,也就鬼迷心竅的老蘑菇好騙。
谷三妹和小晴天爭來爭去,把原配給盼來了。
陳懷海一口一句“這我媳婦兒”。想到了白景琦曾經也是這樣介紹黃春的,陳寶國真的老了,不再是那個“活土匪”七爺了。
還有老字系列三部曲里,都是同樣的感情戲路,女主(燈兒、葆秀、谷三妹),對他越好,他越來勁。這樣的劇情,真的看累了。
說好的男人戲呢,或者把闖關東的戲,演到大結局都沒意見。
劇情不夠,馮雷來湊?陳懷海莫名其妙地跟賀義堂散伙后,隔了十來集,賀義堂又上線了。一起搭戲的時候,陳寶國帶活了馮雷,單獨演的話,又是得過且過。只說一個細節,賀義堂手里拿著一本《經濟學》,別人問他這是什么書,他還看一下書名再對臺詞,太不走心了。敗筆賀掌柜,什么時候才能下線?
應該給老白頭加戲!他引蛇出洞,拄著拐杖,扮演受傷的三爺,明明體型都不一樣,還演得那么像。當他抬起頭,露出真面目的時候,被他圈粉了,“妙處即無語”。
再回到主題“陳懷海放過老蘑菇”。老蘑菇本身就是劇中的敗筆。誰會三更半夜,在街上賣菜?
油炸肉丸子,不是他的拿手菜嘛,為什么他離開后,店里還在賣這道菜?掌勺的是誰?
劇組能不能對細節負點責任呢!總是經不起推敲,剛有興趣,就失望了。老蘑菇炸的丸子,看著就不好吃,賣相很差。(真想念《闖關東》老朱家的醬牛肉。)
而且他就會一道木耳炒肉片嗎?一個道具重復用。
還有谷三妹的酒壺,不是父親傳給他的嘛,怎么老哥哥、油麻子都有?
三爺不處置老蘑菇,是給大哥留面子。看三爺受重傷后,跟老蘑菇當面對質,生氣的表情,骨子里的血性,這才是男人樣兒。有時候覺得,他比陳懷海更適合當掌柜的。
陳懷海是為仁義而活,還要求兄弟和他齊心,總是自作主張,回頭還得三爺背鍋。比如:老蘑菇把仇恨,算在三爺頭上。老二兩被惹傷心,也怪三爺提前打烊。
三爺真不容易,太聰明了不行,太笨了更不行。我覺得劉樺在戲里,比陳寶國拿捏得更細膩,是那種滲透式的好感。后者的角色,不走尋常路,沒有驚艷全場的效果,順著劇情往下演而已。預感又是爛尾的節奏。
感謝閱讀,期待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