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有什么典型癥狀關節炎癥狀?
對于風濕性關節炎有一些典型的癥狀關節炎癥狀:
第一,關節疼痛關節炎癥狀。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的首要表現癥狀。關節疼痛的關節包括全身關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以大關節為主,像是膝關節,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等等。疼痛表現為對稱性、游走性疼痛,并且還有一些其他的炎癥癥狀:紅、腫、熱。急性炎癥持續的時間一般為二到四周消退,需要注意的是,一個關節癥狀消退,另一個關節癥狀又可能會出現,也有可能同時好幾個關節炎癥癥狀同時發生。
關節炎癥發病還有南北地區的差異,北方地區好發于寒冷的冬季,而南方地區好發于陰雨潮濕季節關節炎癥狀。因為其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經常在天氣轉冷或者是在下雨之前出現疼痛。
第二關節炎癥狀,患者還會有肌肉酸痛不適,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煩躁等。
第三,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一般表現為脈搏加快、多汗等。
對于這個風濕性關節炎,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消炎止痛的泥灸進行熱敷。
骨性關節炎的特征,骨關節的癥狀表現?
當關節隱隱作痛的時候,人們常常會想:“我會不會是得了關節炎?”實際上,很多人盡管知道關節炎這個疾病,但對骨性關節炎卻是一知半解。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好發于老年人,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很大的“殺傷力”。骨性關節炎可侵入人體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手關節、足關節和脊柱關節等。
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積液、活動受限等。如果患了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對骨性關節炎正確認識、診斷和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眾所周知,關節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且關節腔是由類似潤滑油的關節液潤滑的。軟骨和關節液可以使關節運動并承受沖擊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其他原因,軟骨的修復再生能力就會不斷減弱,關節潤滑液也會越來越少。這時,關節軟骨就會發生明顯的磨損,直到軟骨下的骨質裸露出來,發生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的特征就是關節內軟骨的磨損和骨質的增生。骨質增生是人體為了增加關節的力學穩定而產生的反應性增生。骨性關節炎的疼痛多數來源于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軟組織攣縮、軟骨磨損、骨髓水腫等,而不一定是骨質增生。
臨床診療不僅要對癥,更要對“因”。現如今,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科門診病以腰腿疼痛最為常見。膝關節疼痛的病人不在少數。關節炎的止痛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是局部應用的激素類藥物,使用一兩次效果可能會比較明顯,但是反復使用就會造成關節內的軟骨蛻變甚至關節感染。所以,要慎用激素類藥物。
醫生在對患者進行問診時,首先需要問清楚患者膝關節的哪些部位疼痛或者不舒服,這決定了診斷和治療的方向。
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部位首先出現在髕骨關節,主要表現為蹲站痛或者上下樓梯痛,女性更為多見。因為女性在生活中下蹲的機會要比男性更多一些。屈曲位狀態下,膝關節、髕骨關節承受的壓力最大。在女性患病人群中,長期讓膝蓋受涼、膝關節受累的愛美女性占據了較大比例,美麗“凍”人成了美麗“疼”人。
我們常說的滑膜炎,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單純性滑膜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滑膜炎的腫脹、積液是這些疾病的結果,就像人感冒的時候流鼻涕一樣,都是炎癥的滲出表現。
骨性關節炎產生的關節積液也是因為關節軟骨的磨損、退變產生的炎癥物質刺激到滑膜,從而產生炎癥,加重了積液的滲出。所以,滑膜炎的治療不能單純針對積液。基層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抽取積液、注射藥物等,這些方法固然快速有效,但是也容易反復。尋找骨性關節炎癥的原因,對“因”治療而不僅僅對癥治療,通過中醫藥的手段外治內服,才能達到更持久的療效。
熱療不等于骨性關節炎的“救星”。在常見的骨科疾病治療中,最常見的就是熱療。在醫院的骨科病房里,常見到清一色的烤電、神燈,很多患者也總會說自己用暖水袋焐焐或者烤烤電會好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骨傷科疾病都適合熱療,也不是所有的骨性關節炎都適合熱療。
對于一種疾病是否適合熱療,我們最科學的辦法是在治療前進行紅外線掃描成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熱療或者冷療,或者冷熱交替等不同治療方案。
簡單來說,紅、腫、發熱等局部癥狀不適合熱療;
術后或者傷后急性期不適合熱療,反倒是冷療在這些情況下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病人在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不適合熱療,可以選擇常溫外治;
之后在腫脹和積液基本緩解后,進行中藥外治熱療,有助于減輕氣血瘀滯狀態。
到底是冷療、熱療或者常溫治療,都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綜合判定。
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專家袁林表示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是一項系統工程。患者的自我調理、保護及功能鍛煉也至關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好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