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為您科普一下。獺兔養殖從公司利益角度上主要出發點是兩個方向,第一,兔皮利潤長毛兔養殖前景;這涉及到半條產業鏈:屠宰、兔皮預處理、兔皮深加工、服飾系列產品(圍巾、兔裘皮服飾系列、耳罩、鞋飾等)、終端高消費品等。第二:兔皮采集以后,兔肉是第二個利潤點,也涉及到兔肉預處理、民間加工、兔肉深加工(如與旅游產業相關的禮品、休閑食品等)、再到餐飲業、再到保健行業(兔肉提取物如OMEGA-3?等。
養殖獺兔的風險評估:一般公認的獺兔養殖風險,部分如下:1 養殖技術不到位或者養殖管理散漫,應該盈利的卻在虧損長毛兔養殖前景。2 兔皮市場的價格波動會嚴重影響一般商品兔場兔皮的銷售3 養殖環境尤其是氣候和地理因素可能會嚴重影響獺兔的皮張質量,南肉北皮一說就是這樣來的。4 獺兔品種五花八門,真真假假,一般養殖者難以評估5 獺兔的皮張質量好,但是兔肉價格波動6 獺兔飼養周期長,飼料消耗量較大,所以積壓的資金也較肉兔更高。同時,技術不成熟的獺兔養殖者還可能會因為皮張質量不達標,飼養時間不但超過預期,且造成積貨的現象7 規模化養殖場對小農戶的價格沖擊.
農村養殖野兔有前景嗎?如何養?
謝謝邀請,農村養殖野兔,市場前景并不可觀,如果你是看了別人報道的致富經或者加盟什么合作社,請一定慎重長毛兔養殖前景!
一長毛兔養殖前景、先從如何養殖野兔方面來說
前段時間報告過一農村小伙因為看了某電視臺的致富欄目長毛兔養殖前景,辭職回到老家搞野兔養殖,結果野兔全死光了,虧了十多萬,打工三年還沒還清銀行貸款。
兔子養殖業中的野兔養殖,賺不賺錢我們先不說,先來看看家兔和野兔的區別,再來了解市場上所謂的野兔、雜交野兔究竟是真是假:
家兔體型較大,一般成年體重在3公斤以上,最大可達8公斤;而野兔體型相對來說要小得多,一般體重在1.5公斤左右,最大也就是2.5公斤,3公斤的野兔就極少了。
比較長,家兔的身材要大于野兔,但野兔的前肢和尾巴都比較長。這也是方便在野外逃生!兔子是食物鏈最底層,野外的環境對于它們來說危機重重!所以它們需要更敏銳的聽力和更發達的四肢!家兔都不具備。
家兔的染色體是22對,野兔是24對,相差2對。它們的親緣關系甚至遠不如馬和驢-前者染色體32對,后者是31對?。這就意味著它們無法婚配!
能的動物,懷孕期為30天,每月可產仔6~10胎,因為人想盡辦法多培育用來賺錢的!野兔每年僅僅產一窩,年產仔4~8只,是完全不同的!
睛和耳朵未開,基本沒有行動能力,無法自行調節體溫。家兔的幼兔寶寶15天左右才睜開眼睛,20天左右才可吃少量苜蓿草并隨母兔外出活動。而野兔的新生兔寶寶們剛好相反屬于早成性,生出來就全身有毛,眼睛可看,耳朵可聽,小野兔出生3天就可以走路,并且能自行進食。
綜上所述,市場上所謂的野兔、雜交野兔基本上都不可能是真的。現在市場所銷售的種兔都是比利時兔的變異品種,根本不存在是雜交野兔的說法。
養殖方面野兔也沒有廣告吹噓的低成本、高回報,相反家野兔規模性養殖卻是高成本、低回報的產業。圈舍投資比很多養殖業都高,而且家野兔抗病力低,易死亡幾乎是養殖中不可以解決的弊端。
二、市場前景、銷量方面并不景氣
據了解,兔肉在我們國家銷量并不高,只有四川、重慶兩地是兔肉的消費大省,銷量幾乎占比全國的80%左右,其他省份并不喜食兔肉。
人們吃野兔肉,吃就吃在一個“野”字,人工圈養的,失去了“野”的口感,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人們口中,真正的吃貨口中,不是“野”的,不會去買。
兔的其他產品銷售也不景氣,比如兔皮,由于存在一些質量原因,在裘皮市場也不受待見。
家兔養殖現在都是低迷狀態,何況這種假野兔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想搞野兔養殖的朋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要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