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馬的重視馬配種,中國歷史上最早在禮記,月令上就有記載。不獨漢朝才開始重視。
古代馬的使用能有效提升戰場兵員投送能力,能更加靈活機動馬配種。在春秋戰國時期,交戰雙方就以戰車乘數來代表國力,所以動不動就戰車多少。什么千乘之國之類的,戰車就是靠馬拉動的。秦國地處西北,最早作為諸侯是為周天子放馬而分封,重視可見一斑。及至最后,奄有一統,你看,養馬厲不厲害。
而中原之國馬配種,由于地理原因,產馬極少,同時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數千來,一直以騎兵不停劫掠,飄忽如風,來去自如。迫使中原國家重視騎兵。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也是為了就馬而利于騎射,為此而棄華美的傳統服飾。
及至漢代馬配種,漢初馬匹極少,天子出行,找純色馬拉車都難,并且在對外戰爭中,屢吃大虧。劉邦甚至被匈奴困于白登幾十天,差點丟命。老婆還被調戲。最后卑躬曲膝,重金賄賂才得以保命。
所以,漢初制定漢律,九律之中,獨建廄律,專司養馬之政馬配種。最后對母馬進行嚴格限制,確保馬匹數量增長,同行進行官府和民間兩條腿走路,官辦養馬和民間養馬齊頭并進。
通過系列政策,到武帝時期,漢朝已經能建立強大的騎兵隊伍。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等名將開始追亡逐北,深入虜庭,將匈奴打了個七零八落,封狼居胥,才敢發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最強音。
即便漢代以后,對于馬政的重視一直都在,到清代仍有太仆寺專門管理馬政,建有皇家馬場。在山東,河北等地大力發展民間養馬。對養馬工作實行嚴格考核。
馬政一直貫穿于中國的封建王朝時代。到了近現代,由于科技興起,戰爭形式的轉變才讓傳遞數千年的馬政消失于歷史長河之中。但幾千年的古代史,其實也是養馬的歷史,或許這就是大陸國家和海洋國家的區別吧。
謝謝邀請,因為不專業,若有不確不盡勿怪為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