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豬皮膚發紅附紅體病,稍有經驗的養殖戶就會說,肯定是豬發燒了,這樣說也沒錯,但為了徹底治愈豬皮膚發紅的病,就應該完全弄明白是什么疾病導致豬皮膚發紅的,這樣就更好的對癥下藥了。
1附紅體病、急性型豬瘟
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病豬表現為突然發病附紅體病,高熱40度多點,皮膚有針尖大密集出血點,兩眼有大量的粘膿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瞼粘連,包皮積尿,先便秘、后腹瀉。病程1~3天,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附紅體病、豬皮炎腎病綜合癥
這病是由圓環病毒型引起的多發生于12~14周齡仔豬,以皮膚出現紅色丘疹為主的傳染病附紅體病。
病豬表現為厭食、呆滯、蒼白、發熱、結膜炎,呼吸困難、腹瀉,消瘦。皮膚出現不規則的紅紫斑及丘疹,最先出現在豬體后四分之一、四肢和腹部,然后蔓延到胸部、腰背部和耳部。隨著病程延長,病變區破潰、結痂呈黑色。
3、豬附紅細胞體病
由附紅細胞體寄生于豬紅細胞或血漿中而引起的血蟲病,主要傳播媒介是蚊及吸血的節肢動物,以夏、秋季節發病最多。
病初個別豬食欲不振,精神萎頓。3天以后,食欲廢絕,體溫開始上升,并稽留在41~42℃,鼻腔中流出漿液性分泌物,眼結膜蒼白貧血。有的豬呼吸加快,糞成球狀,干硬帶有黏液和血液,尿少而黃,飲水量明顯下降。
5天以后,病豬耳朵由紅變紫,有的病豬兩后肢出現麻痹,臀部和背部出現紅色斑點,鼻腔中有時流出膿性分泌物。很快身體各部位的紅點連成一個整體,整個豬體都為紅色。
隨著病情加重,尿液由淡黃色變為深黃色,嚴重時呈紅色甚至褐色,血液稀薄,病豬越來越瘦,可視黏膜黃染,眼圈發黑,耳朵和四肢內側出現藍紫色斑點或斑塊,體溫下降到40℃左右,當下降到39℃以下時,豬頻臨死亡。
4、豬滲出性皮炎
由豬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豬急性接觸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樣滲出性皮炎為特征。
仔豬通常在感染后4~6天發病。
開始,先是眼睛周圍和頭部面頰皮膚出現炎癥和紅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腋部和肋部出現薄的、灰棕色片狀滲出物,富含脂質,3~5天擴展到全身,炎癥處不斷有粘膠樣組織液滲出,惡臭,觸摸粘手,滲出液粘上灰塵、皮屑和垢物凝固成龜背樣灰色或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剖離后露出桃紅色的真皮組織。
只有診斷出病因,才能及時的做出治療。不耽誤豬的病情。
豬身發紅以后又發白,死后身上有紫點會是什么病?
第一:可能是發高燒的原因。
第一例出現后要注意后續跟蹤。
第二:皮炎前期也會發紅又發白
第三:打架后的應激處理也會發紅發白。
第四:豬瘟也會這樣子!
如果是皮炎,皮炎腎病綜合征也會這樣,紅邊就是紅點邊疙瘩,但是一般發病慢早期紅色的不多,可以用黃芪加上阿莫西林打針,然后另一側用點干擾素效果比較好;
如果是急性的發紅敗血的,鏈球菌豬丹毒也是比較常見的,跟上邊的用藥相似地米加青霉素劑量大點就好了,小了效果不佳;
如果是夏天附紅體這樣的比較多,如果尿黃甚至尿茶色,糞便干大部分就是附紅體了;用土霉素打針比較好;
你可以具體觀察,不一定就是得豬瘟,
后備豬的皮膚出現豌豆大小的出血點是什么病?
1、豬的附紅細胞體病
夏季最常發生的是豬附紅細胞體病其病原為立克次氏體目中的豬附紅細胞體,常寄生于紅細胞中。其臨床特征是呈現急性黃疸性貧血和全身皮膚發紅,故又稱紅皮病。不同年齡和品質的豬均有易感性,仔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病死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也可垂直傳播。病豬體溫升高至42℃,呈稽留熱;不愿走動,喜爬臥擠堆;呼吸困難,可視黏膜蒼白,黃疸。全身皮膚發紅,以耳部,鼻鏡,腹部皮膚最為嚴重,有些豬耳部,腹下,腹股溝及四肢部位可見先發紅后出現不規則的紫斑,指壓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皮膚及黏膜蒼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黃疸。肝臟腫大變性,呈黃棕色,膽囊腫大,內充滿大量的明膠樣膽汁。腎腫大,渾濁,貧血嚴重。肺腫大,淤血水腫。脾臟腫大變軟。心肌蒼白松軟。
2、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主要通過創傷或咬傷感染,被病豬污染的物器是傳染媒介。主要發生于體重10 kg~30 kg仔豬,以敗血癥和腦膜炎型多見,中豬感染多見于化膿性淋巴結炎型。突然發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豬患感冒發燒后繼發。急性病豬體溫升高到41℃以上,減食或停食,結膜潮紅,流鼻涕。部分病豬發生關節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現出共濟失調、空口磨牙等神經癥狀;有的頸背等處皮膚廣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齡內仔豬常于兩天內死亡,慢性病豬常在頭、胸、腹和股內側皮膚等處出現圓形淺玫瑰色硬幣大丘疹,后覆蓋褐色痂皮。混合感染豬瘟時,患豬流漿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內側有紫紅色或藍紫色出血點、出血斑。病公豬可見包皮內積尿,擠壓流出白色、混濁、惡臭的液體。病豬先便秘后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后期呼吸困難,常于1天~3天死亡。
3、豬弓形體病
豬多為隱性感染,應激可引發本病。重病豬體溫上升到40.5-42℃,稽留7-10天.減食或廢食,糞干帶粘液-仔豬多見水樣腹瀉?,有的便秘、下痢交替。呼吸困難淺而快,嚴重時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時咳嗽。有的豬發生嘔吐。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內側及腹部出現紫紅斑和小出血點,最后臥地不起,呼吸極度困難,體溫下降而死亡,有的豬死時口流泡沫樣液體。懷孕母豬主要表現為高熱、廢食、昏睡數天后流產、產出死胎或弱仔。病情輕的僅有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等癥狀。有的病豬耐過極期后癥狀減輕,遺留咳嗽,呼吸困難,后軀麻痹、運動障礙、斜頸、痙攣等神經癥狀,有的呈現視網絡、脈絡膜炎、甚至失明。慢性病豬變僵豬。剖檢變化肺稍腫脹間質增寬,有針尖至粟粒大出血點和灰白色壞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帶泡沫液體。全身淋巴結腫大,灰白色、切面濕潤,有粟粒大灰白色或黃色壞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點。肝臟腫大,稍硬、有針尖大壞死灶和出血點。腎、脾有灰白色壞灶和少量出血點,盲腸和結核有少量黃豆大至榛實大的凹陷的淺潰瘍,胃底出血斑點,有片狀或帶狀潰瘍。
4、濕疹
豬濕疹又稱豬濕毒癥,主要是由于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所造成的。以高溫季節發病較多。急性者大多發病突然,病初時豬的頜下、腹部和會陰兩側皮膚發紅,出現如蠶豆大的結節,瘙癢不安,以后則隨著病情的加重出現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黃色滲出液,結痂及鱗屑等。如急性患豬治療不及時,常轉慢性,豬的皮膚粗厚、瘙癢,豬常揩墻擦樹止癢,導致全身被毛脫落。常出現局部感染、糜爛或化膿,久之豬體消瘦,虛弱而死。
5、非典型豬瘟
非典型豬瘟是當前豬瘟的發生發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頻發的大流行轉變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區散發性流行。注射過疫苗的豬群仍時有發病;典型的豬瘟癥狀已不常見,常為亞臨床癥狀,表現為母豬的繁殖障礙和新生仔豬的先天性感染,病理變化也不明顯,使診斷較為困難。易感豬群被本病傳染后,起初有一到數頭首先發病、死亡,以后發病頭數不斷增加。病豬表現為持續高熱、后肢無力、運動失調、嘔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癥狀。非典型豬瘟在母豬上無明顯癥狀,主要表現為繁殖障礙,常見產死胎、木乃伊胎、死產和產弱仔,新生仔豬先天性感染,主要表現為四肢癱瘓、運動失調等神經癥狀。眼觀病變以出血最為顯著,全身多種臟器、粘膜和淋巴結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變化,一般為斑點狀。腎、膀胱粘膜有針尖大出血點,淋巴結出血、充血、水腫、切面呈大理石樣。慢性病例主要表現為壞死性腸炎。近年豬瘟病例的病理變化不明顯,但多見腎蒼白,有針頭大小出血點。
6、乙型腦炎
豬乙型腦炎主要表現為高熱、流產、死胎和公豬睪丸炎。豬只感染乙腦時,臨床上幾乎沒有腦炎癥狀的病例。仔豬有神經癥狀。仔豬突然發病,發燒40~41攝氏度,呈稽留熱,持續幾天或十幾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不食,糞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關節炎狀。成年豬感染多呈隱性而不表現臨床癥狀。妊娠母豬主要癥狀是流產或早產,胎兒多是死胎,胎兒大小不等,或為木乃伊胎。。臨近產期早產的胎兒,雖是活的,但因極度衰弱而死亡。按預產期分娩的仔豬中,既有死胎和木乃伊,也有活的正常仔豬,但生后不久便出現全身痙攣抽搐,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很快死亡。母豬產前的癥狀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好臥嗜唾,不愿站立和走動。渴欲增加,尿黃糞干,可視粘膜潮紅。產后有的癥狀減輕,逐漸恢復正常,有的反而加重,胎衣不下,從陰道流出紅白粘液。公豬睪丸腫脹,多是一側性。病豬精神食欲無大變化,一般轉歸良好。病理變化主要表現死胎皮下呈彌漫性水腫。全身肌肉如“熟肉樣”,胸腹腔積液,實質器官水腫,小點狀出血。腎與心外膜出血尤為明顯。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腦水腫,腦膜、脊髓膜小點出血,肝脾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