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女兒的車里熱乎乎的鬣蜥人蛋用處詳解,張大爺老兩口回頭最后看了一眼這個住了8年的小區,望了一眼女兒家的窗戶,默默的轉過身,一言不發。
車子行駛在去往火車站的馬路上,夜晚的霓虹亮的炫目熱乎乎的鬣蜥人蛋用處詳解。8年來,這座城市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時尚,但此刻張大爺老兩口的心里,卻是五味雜陳,這熟悉的街道和他們再也沒有關系了。
張大爺的老家在一個準一線大城市的郊區熱乎乎的鬣蜥人蛋用處詳解,離市區不遠不近。老爺子當了十來年的村長,雖然后來年紀大了,不當村長了,但在村子里很有威望,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鄰里糾紛,張大爺出面,一般都能得到解決或緩解。
老兩口只有一個女兒熱乎乎的鬣蜥人蛋用處詳解,本來之前還有一個兒子的,但四歲的時候得病夭折了。女兒自然是他們的心肝兒,寶貝的不得了。
而女兒張妍也很爭氣,從小學開始,在學習上就是他們老兩口炫耀的資本,到張妍考入南方一所著名的大學后,張大爺自豪的不得了,在村子里整天到處轉,恨不得用村子里的大喇叭喊幾天熱乎乎的鬣蜥人蛋用處詳解。
張妍不但學習好,外表也不錯,身材苗條,容貌氣質出眾,而且性格溫柔。村子里的人都說這閨女以后不知道便宜了哪家的小子。
張妍離開家去上大學后,在學校里表現也很優異,不但每學期都能拿到獎學金,還早早的當了學生會的干部,更重要的是,收獲了愛情。
張妍的男友王天明來自于北方一個縣城下面的村子,和張妍家大城市近郊的村子不同,王天明家的村子很偏遠,距離縣城有50多里地,是一個只有600多人口的小村莊。
王天明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還有一個哥哥沒考上高中,初中畢業就回家干農活了,后來在鎮子上開三輪拉客為生。
王天明高大帥氣,單從外表上看不出一絲農村出來的樣子,而且他口才很好,在大學期間參加過校內的演講比賽,帶領他們系取得了冠軍。
他們倆就是在演講比賽的時候認識的,王天明對張妍一見鐘情,經過一番并不困難的追求,終于成功,因為張妍也對王天明有好感。
畢業時,他們倆留在了那座城市,王天明先定下的工作,在一家報社里當編輯,張妍隨后選擇了一家銀行上班。
畢業一年后,結婚的事提上了日程。在那個城市,他們倆都是外地人,之前租房子住。現在要結婚了,就想看看能不能買個房子。
王天明的家里完全無能為力,供他讀完大學,家里已經很不容易了,在那樣的大城市給他買房子,完全不可能。
張妍家里條件能好不少,但是距離買房也很遠。沒想到的是,這時候,隨著城市的開發和擴張,張妍他們家那片整體拆遷,和市區實際上連在了一起。
張大爺老兩口商量了幾天,為了幫助女兒買房,決定只要一套房子,其余的都要現金。拆遷補償款給了300多萬。張大爺直接給了女兒300萬,讓女兒交了首付,買了一套接近120平的房子,并進行了裝修,房子寫的張妍的名字,算是婚前財產。
在這個過程中,王天明的父母沒出錢,不過對張大爺是千恩萬謝,感激涕零,讓王天明以后絕對不能欺負張妍。
作為兩個外地人,能在結婚時,就在一線大城市里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房子還不小,位置也很好,應該說他們是幸運的,尤其這兩個人還是真心相愛的。
他們分別在各自的老家辦了婚禮,張大爺這邊辦的很熱鬧,幾乎全村的人都來了。王天明那邊遜色了很多,看得出他們的父母人情交往不太多。
婚后,他們小夫妻的二人世界過的很甜蜜,兩個人的工作都不太累,收入也不算低,每月還了房貸之后,日子過得也很不錯,手頭不算緊。
婚后第三年,兒子出生了,白白胖胖的,非常可愛,誰見了都想去親一口,小夫妻和雙方四個老人都很開心。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他們倆都得上班,孩子怎么帶?請保姆的話,一是費用有些難以承受,二是有些不放心。
他們決定讓老人來帶,省錢而且放心。王天明的父母表示他們地里的農活離不開人,來不了。后來才知道,是王天明的二侄子也需要人帶,他嫂子自然不肯讓老人去給他帶孩子。
張大爺表示沒問題,他早就想抱外孫子了!現在孩子生了,又希望他們老兩口給帶,正是求之不得。
隨后,張大爺老兩口就迅速把家里都安排好了,來到了女兒家,開心的帶外孫子。孩子很可愛,每天都有不同的童趣,讓張大爺笑口常開,日子過得很舒適。
王天明對待張大爺老兩口也很尊重,很孝順。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孩子慢慢的成長,一天一個變化,從開始白胖的小寶寶,到上幼兒園時的小帥哥,十分招人喜歡,張大爺每天早上送晚上接,白天在公園里溜達,和同樣退休沒事的老頭們聊聊天,別看張大爺是鄉下來的,但畢竟做過那么多年的村長,見識是有一些的,所以聊天都很盡興。
一轉眼孩子上小學了,張大爺也在這個城市呆了七年了。這七年里,除了孩子長大了之外,也發生了一些瑣碎的事情。
首先是王天明的事業發展的不錯,兩度升職,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人也胖了不少。
二是張妍的事業沒什么大的進步。
三是王天明的哥哥和嫂子來過幾次他們家,對他們的生活十分羨慕。
四是王天明的二侄子上初中了,不用老人帶了,五是他爸媽的身體也沒以前好了,農活也干不動了。
都是瑣碎的小事,但是產生了很大的后果。
他的嫂子開始嫌棄老人不干活干吃飯,就圈攏老人去王天明家里住,說是王天明也是你們的兒子,也該照顧老人,而且王天明家里房子大,住著舒服,還是在大城市,應該讓老人去享享福,同時在村子里放風,說老人要去大城市享福了。
村子里的人也順著說,說住兒子家天經地義,兒子有本事就該讓老人跟著享福。
慢慢的,王天明的父母也心思活了,給王天明打電話說這事,王天自然始是不愿意的,因為一旦他父母來了,張大爺老兩口怎么辦,四個老人都住家里?住不下暫且不說,都住一起肯定會發生矛盾。讓張大爺他們走?更不行了,人家老兩口給他們帶了7年的孩子,一直相處很融洽,再說了他們這套房子還是張大爺出的首付呢。
王天明也大致知道事情的原委,也知道哥哥嫂子的小心思,于是他給哥哥嫂子打電話,說了他的難處,并著重表示,為了能讓父母生活沒有后顧之憂,他愿意每月給父母1000塊錢,由哥嫂支配。哥哥有些心動,嫂子不置可否。
但這個時候,王天明父母的心思徹底活了,他們覺得兒子升職了,收入比當初多了很多,是家里的頂梁柱了,他們作為父母去兒子家里住,也是應該可以的,于是每隔幾天就給王天明打電話說這事。
王天明有些煩悶,實在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于是和妻子說了這事,問張妍的意見,張妍自然不同意,老爸老媽住的好好的,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和兒子的關系也無比親密,突然讓爸媽走,換爺爺奶奶來,算怎么回事?事情就這樣僵持住了。
過了幾個月,依然沒有解決,村子里的人見王天明的父母說要去大城市享福,這都半年多了還沒去,就開始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加上嫂子在里面推波助瀾,王天明的父母實在忍不住了,要求王天明必須答應讓他們來。
而經過了這幾個月的時間,王天明的想法也有了一些變化,他開始勸張妍答應父母來住,說自己一直在外地生活,沒能照顧父母,而且父母總不和孫子在一起,都感覺不怎么親了,讓父母來住個一年半載的也好。張妍堅持不同意,說了幾次都是不歡而散,事情再次僵住了。
家里的氛圍自然變得很微妙,張大爺很快就覺察出不對勁了,女婿回到家變得沉默寡言,之前的熱情不見了,也不和他聊天了,不和他下象棋了,能不說話的時候肯定不說話,吃飯的時候幾乎一言不發。
他找個時間問女兒,家里是不是發生什么事了,張妍就哭著把整個事情都說了,張大爺聽完半天沒出聲。
他和老伴商量這事該怎么辦,現在女婿的態度已經明顯是支持父母來住,如果他們堅決反對,那家里的氣氛肯定是越來越差,不但老兩口難受,女兒也不好受,也會影響夫妻感情。總不能讓女兒離婚吧?
最后,張大爺決定他們走,不讓女兒在中間難受。當張大爺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女兒時,張妍哭的泣不成聲。
離開女兒家的時候,外孫子也使勁哭,抱住姥姥姥爺不讓走,王天明在一邊怎么勸都勸不住。
最終張大爺老兩口還是走了,回了自己的老家。
最后只想說兩點:
1、在哪里都不如在自己的家里。
2、人真的是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