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養好咸淡水魚養綠河豚要多大的缸,咸淡水魚是指那些原生活在近海或沿岸的魚類,由于覓食或繁殖而進入江河,成為洄游魚類;或長期生活于河口區,從沿岸帶鹽度20以上,進入含鹽近于零的江河,并且有小部分此類魚產卵之后還要回到海洋,其間對鹽度適應的跨度太大了,非一般海水魚和一般淡水魚“力所能及”。這類魚具鹽度的廣適性。常見咸淡水魚有金鼓魚、銀鼓魚、黃鰭鯧魚、蝙蝠鯧魚、綠河鮑魚、射水魚及一些頜針魚。
雖說上述這些魚都生活在河口半咸淡水的交界帶,但適應鹽度的程度仍有所不同養綠河豚要多大的缸。較大的黃鰭鯧魚、蝙蝠鯧魚、金鼓魚、銀鼓魚適應太平洋、印度洋近海環境,它們往往沿著岸線-包括內河?尋找最佳餌料場與產卵場。海水魚缸中有時也能見到它們,它們可以作為純海水魚來養;它們游到純淡水河流中,常在繁殖階段。
頜針魚中的半顎魚、竹簽魚等及綠河純魚、射水魚雖也生活于咸淡水的交界帶養綠河豚要多大的缸,卻不到追不得已-或不到生命行程某階段?,不會涉海域另尋河口地帶棲身。它們也能經得起幾米高的漲落潮及其間河口帶水鹽度的周日或半周日變化,最高鹽度也不低于20,但卻幾乎沒人有意把它們培養成地道海水魚養在海水缸中,多是用淡水來飼養,頂多只是提倡在10升海水中加1-2湯匙鹽。不把這數種魚當海水魚來養是有理由的,因為它們已“進化”到多在淡水-或日低鹽度水?而少在海水的狀態。至于在淡水中要加多少鹽,看來也不是一個定數,因為除了河口水文多變外,這些魚分布較廣,除東南亞、南亞外,有的還分布到大洋洲和印度洋沿岸。而半顎魚的至親間下鯰魚-即鱗魚、間鱺魚?,卻能長期生活在我國太湖及以北的河湖中。
如此看來,上述多種魚都不一定要生活在鹽度為1-5的-擬河口冰中。對于成熟的金鼓魚-包括紅養綠河豚要多大的缸、綠金鼓?、銀鼓魚、黃鰭鯧魚,蝙蝠鯧魚,平時可以模擬近海、河口的水質-鹽度1-20?,而5-7月可以低些-鹽度0-1?,模擬河口與內河水質。這是因為5月、6月分別為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雨季的開始,溯河繁殖的魚類這個時候應該進入到淡水之中-鹽度當然突然降低?,而索餌、產卵后又降海,前后時間不少于1-2個月。頜針魚屬和多數鰳魚屬的魚鹽度也可參照上述變化,但鹽度一般不要超過8,太湖等鰱魚可不加鹽。有人建議綠河鮑魚秋冬飼養水鹽度可波動于5-15之間,看來不無道理。射水魚平時也都要嘗試略為提高鹽度-5以上?,5-7月時段可適當降低鹽度至2以下。
如此養咸淡水魚養綠河豚要多大的缸,目的不是繁殖-繁殖更難?,主要是要養好這幾種魚,以免因鹽度問題而毀了這些魚-事實是這些魚很少被養得長久?。
至于提倡加鹽的還有橘子魚及同類鉆石菠蘿魚、黑瑪麗及同類的帆鰭瑪麗魚類,橘子魚及同類鉆石菠蘿魚雖也是次生亞洲海水魚-與南美麗魚一樣?,卻具有悠久的淡水生活史。加鹽的原因是可殺滅某些原生蟲,是環境因素而非海洋因素。瑪麗魚等乃因中美洲有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即石灰巖?地質環境,碳酸鹽硬度為全球-包括海、淡水域?最高- 535-625毫克/升,30-350 dH?,pH達8.5,在水中加鹽-非海水鹽,只是含鈣低的食鹽?,未能逼近其原產地水質,而應該加鈣或海水鹽或海水。
至于食性方面,金鼓魚、銀鼓魚食性較雜,葷素皆不拒,尤其金鼓魚能啃食一般魚無法利用的硬質藻類,幾乎到了什么都吃的程度。黃鰭鯧魚與蝙蝠鯧魚為葷食性魚類,主食小魚、甲殼類適口小動物。射水魚雖也是葷食性魚類,但嗜食水面上下的所有昆蟲及活體餌料,可捕食距水面1米以上的昆蟲等-對近水面附近的昆蟲也能躍起側身咬住并吞食?。射水魚也可以潛伏在浮物之下或像木條一樣撇撇捺捺地橫漂水面守候,遇有適口活物-小魚、甲殼綱小動物、水下昆蟲等?,頭微轉動夾到活餌,幾秒鐘之內將其吞到肚中。綠河純魚畢竟是鮑魚,雖不如東方鮑魚可一口咬斷不細的鐵線,卻也能咬碎小螺、貝類,水草缸中行動遲緩一點的小動物-包括魚?也是其獵食對象。
除上述這些典型河口魚之外,還有竹簽魚、半顎魚、籃子魚等許多種可作為觀賞魚的河口魚類。褐籃子魚、黃斑籃子魚常與其位籃子魚一同進入海水缸或水族館。其實,半顎魚-頜針魚類鲼魚?、竹簽魚-頜針魚類頜針魚?、褐籃子魚、黃斑籃子魚-鱸形目籃子魚類?均有眾多的家族成員,進入咸淡水交界水域的有不少是其成員。在河口處還生活著許多鲅虎魚,海南島周圍河口水域就生活著約40種河口緞虎魚類,其中不乏較高觀賞價值的種類,如項鱗櫛緞虎魚具橘黃色、橘色、褐黃等斑紋,雌雄體色各異,但均可觀賞。這些魚如果被養在魚缸中,也最好模擬鹽度為0-20的緩緩變化-潮汐等因素影響?,并具周期。但它們嗜食小昆蟲、小型浮游生物,卻是要動腦筋想一些辦法,實在缺活餌時可用淡水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