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傳統封建思想影響,養兒防老、養子送終等舊觀念根深蒂固,所以有些親友間會私自簽訂收養協議,并在不符合收養條件下確認收養關系,一旦雙方因為看望孩子等起糾紛,可能會直接導致解除收養關系收養網。
按照收養的相關法律規定,收養人需具備以下的條件收養網:
1收養網、年滿30周歲,無配偶男性收養異性養女的年齡差需在40周歲以上;
2、無子女收養網;
3、具備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收養網,即有固定的住所,穩定的收入,無犯罪行為記錄等;
4、未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因此,只要收養人不滿足以上條件的,即為不符合收養條件收養孩子。如果雙方想要解除收養關系的,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處理:
1、收養人和送養人,或者收養人和成年的被收養人,雙方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系。
事實上,雖然有些收養關系是不符合以上的收養條件,但收養條件成就之后還未辦理收養手續的,那么會形成事實收養關系,屆時可以補辦法定收養手續。
所以雙方協商解除收養后,需要到民政部門登記解除收養關系。2、雙方就解除收養關系協商不一致的,可以直接去當地法院起訴處理,并且生父母需給予養父母適當補償。
因為確定為不符合收養條件收養孩子,那么生父母主張解除收養關系時,對于養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其實屬于不當得利,所以需要給養父母適當的經濟補償。
最后,其實現在很多親友間收養孩子并不助于是否符合收養條件,所以如果雙方想要解除收養關系時,可能就會產生糾紛。而因為養父母培養孩子到一定歲數的話,在其身上花費較多精力后,更不愿意輕易解除收養關系,所以又會有經濟補償的糾紛。不過,如果雙方的糾紛比較復雜的,那么建議可以在必要時找個專業律師介入處理。
算不算是收養?有收養公證書沒有收養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該條第四款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該法第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第三款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
由此可知,登記是收養成立的法定條件;而公證不是收養成立的法定條件,僅在收養和送養一方要求時,才成為必要條件。
什么是收養?收養行為的法律效果有哪些?
收養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規定領養他人的子女作為自己
的子女進行撫養,使收養人和被收養人之間建立擬制的父 母子女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
領養他人的子女為自己的子女。收養人稱為養父、養
母,被收養人稱為養子、養女。收養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 件和程序。
我國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與養子女之 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收養行為是一種設定和變更民事權利、義務的重要法
律行為,它涉及對未成年人的撫養教育、對老年人的贍養 扶助以及財產繼承等一系列民事法律關系。收養這一法律 行為的目的在于使沒有父母子女關系的人們之間產生擬制的法律上的父母子女關系。
一般說來,送養人為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收養人為養父和養母(單方收養時是養父 或者養母),被收養人為養子或養女。
收養行為一旦發生法律效力,便產生兩個方面的法律
效果:一是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之間產生法定的父母子女 關系,二是對被收養人及其生父母之間的父母子女關系以
及基于此的其他親屬關系同時消滅。
由于收養法律行為可 以導致當事人人身關系和民事權利義務的變化,所以法律 對于收養行為一般均規定比較嚴格的條件,其中包括對收 養人條件的規定,對被收養人條件的規定以及對被收養人的送養人條件的規定等。符合這些條件的當事人在自愿、 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收養協議,按照法律規定的程 序報主管機關進行收養登記后,收養關系便產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