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頸亞馬遜鸚鵡怎么養,經過一定訓練的黃頸亞馬遜鸚鵡是非常擅長說話的,因此受到不少喜歡寵物鳥玩家的喜歡。那人工飼養的黃頸亞馬遜鸚鵡要注意哪些細節呢?下面小編就簡單的給大家分析一下黃頸亞馬遜鸚鵡的飼養要點吧。
通常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會以小群體出沒,甚至高達數百只。
從棲息的地區來回飛行的時候非常明顯易見,同時會分別棲息在不同的樹上,通常偏好沿著水源附近高大的樹木活動;在正午時分炎熱的時候,會安靜的棲息于樹蔭下乘涼;在清晨會有規律的飛往水源處沐浴;偶爾也會造訪農耕區斑點亞馬遜鸚鵡指名亞種、果園和種植作物的地區,因而造成許多作物的損壞。
在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并且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接近觀察;長途旅行時通常會飛的很高,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樹上休憩以及飛行尋找覓食地點,叫聲非常吵雜刺耳。
黃頸亞馬遜鸚鵡是很會講話的鸚鵡,因此不少人對它們寵愛有加。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它們,從它們的其中一個棲息地——農耕區——來看,我們基本上就可以猜到是農民們不喜歡它們,而不喜歡的理由也很簡單,黃頸亞馬遜鸚鵡會造成農作物的減產-這點跟不少鳥兒都很相似?。
很多主人擔心自己購買的鸚鵡無法很好地適應新環境,為了盡量減少鸚鵡因無法適應新環境而出現意外的情況出現,主人在選購鸚鵡時最好選用人工繁殖鳥,這樣的鳥兒不僅能更快地適應家庭環境,而且它們也更能適應有人類在的生活。當它們適應了人類家庭的生活后,主人就不用擔心它們會像林妹妹那樣柔弱了。
在飼養環境的布置方面,主人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從籠子的大小到籠內的衛生等,主人都要一一親自檢查。比如黃頸亞馬遜鸚鵡的體長通常為35cm,那么籠子就不能用太小的;在氣溫較低的季節,要做好保暖工作;籠內的水要經常更換、籠子要定期清理等等。
在野外,黃頸亞馬遜鸚鵡會在早晨洗澡,當主人想讓飼養的鳥兒洗澡時,需要給它們提供干凈的水。雙黃頭亞馬遜鸚鵡是怎么適應熱帶雨林的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拉丁文名稱: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Amazona och oratrix tresmariae
英文名稱: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身長:42-47cm
分布:中美、墨西哥
形態及習性:
這種鸚鵡屬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護鳥類斑點亞馬遜鸚鵡指名亞種。
身長約四十公分,綠色的身體,灰色的腳。特徵是金黃色的羽毛分布在頭部及喉部,尚未成熟的鸚鵡僅有前額是黃色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頭頂的黃色羽毛會隨年齡不同而增加,純正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約6歲左右頭頂黃色的羽毛會長至整個頭部或伸展至頸部。要達到成鳥的體色需要約六年的時間。
橘色的虹膜,灰白色的喙。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主要棲息于密集的灌木林區、樹木稀少的平原、樹木高聳的落葉性森林、以及潮濕的河岸林區等地。在北亞特蘭大的低地它們偏好在半干燥的地區活動,往南方的族群就比較喜愛較潮濕的平原。
在伯利茲的族群,主要的活動地區為松樹平原以及毗連的常綠林地。有時候缺乏食物以及遭受森林大火的時候,他們會漫游到其它地區。
其習性和黃頭亞馬遜鸚鵡十分相似。它們成對或成群的生活在森林地,吃一些堅果、種子、水果和花穗,在樹洞里筑巢。
在繁殖季時,一天也許會交配好幾次。
亞種:
1。貝利茲雙黃頭亞馬遜 Amazona o。 belizensis
2。墨西哥雙黃頭亞馬遜 Amazona o。
oratrix
3。麥格納雙黃頭亞馬遜 Amazona o。 magna
4。崔斯瑪莉亞雙黃頭亞馬遜 Amazona o。 tresmariae
體長:依亞種不同,約36-40cm-14-16吋? ?
繁殖:
一窩約產2-3顆蛋,孵化期約28-30天,羽毛長成8到10星期。
繁殖期會有攻擊性-約在5-12歲時?。母鳥會產下二、三個卵并孵化二十八至三十天,幼鳥大約七十五天離巢。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的語言能力十分之高。
整體概述:
雙黃頭亞馬遜有數種亞種,雙黃頭亞馬遜會在6、7歲后或更晚后頭部的黃羽才會長到整個頸部與胸部,但依年紀、血統等不同會有差異,一般的大黃帽其頭、胸、腹、肩等部位并不如麥格納與崔斯瑪莉亞雙黃頭亞馬遜有著大面積的黃羽分布,但年紀大的大黃帽也會有整個頭部甚至頸部都變成黃色的機會,會依每只個體而有不同;而國內區分雙黃頭亞馬遜也就是皇冠黃帽主要有兩種亞種—崔斯瑪莉亞雙頭黃頭亞馬遜-Tres Mari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與麥格納雙黃頭亞馬遜-Magn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雙黃頭亞馬遜棲息于熱帶稀樹草原、落葉林、太平洋沼澤森林等,大部份棲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動,由于棲息地嚴重的破壞,以及人為盜捕的猖獗,使的野外數量大幅下降,在1994年時的數量估計低于7000只,而以墨西哥東北部的數量下降的情形最為嚴重;食物有種子、嫩葉、棕櫚樹果實、無花果、核果、水果等,可能有時會造成玉蜀黍、香蕉、芒果等農業作物的損害;分布于南部的族群的繁殖期約在2-5月間,北部的族群約在7月。
通常野生亞馬遜沒有過10年是很難有機會繁殖的,而且還要在有一公一母的情況下;人工繁殖雙黃頭亞馬遜不怕人,成鳥有時有相當的侵略性,與人互動佳,而若當寵物鳥,公鳥在性成熟時可能會對飼主有攻擊性以及侵略性-約在5-12歲時?,但并不表示每只黃頭亞馬遜都會有相同情形;與黃頸亞馬遜情形類似,它們是相當受歡迎的寵物鳥,野生鳥交易未曾間斷,加上人類對棲息地愚蠢的長期破壞,CITES-華盛頓公約?已將除了麥格納雙黃頭亞馬遜外的-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Amazona ochrocephala belizensis、Amazona ochrocephala tresmariae 等大部份黃頭亞馬遜亞種列入一級保育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