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陸龜大都生活在高溫、干燥的環境四爪陸龜溫度,因此在飼養期間應注 意保持較高的溫度環境。對于許多陸龜來說,25°C?32°C的氣溫
是適宜的,夜間最低溫度不能低于20°C,對印度星龜四爪陸龜溫度、緬甸星龜、 蘇卡達陸龜來說,夜間溫度最好保持在24°C以上。可用溫度計測 量溫度。當溫度有所下降時,要及時采取保溫、升溫措施。有條件的可使用溫控儀,這樣可較好地保持溫度,但也需要經常檢查,以
免溫控儀失靈。溫度也不宜過高四爪陸龜溫度,如溫度超過32°C,甚至達到 37°C時,易造成龜的脫水、食欲減退、產生結石以及其他問題。為 此,在室外飼養氣溫過高時,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確保陸龜正常
的生活四爪陸龜溫度、生長。
四爪陸龜的 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如何?
情況如下:1。生物學特性四爪陸龜體型較小,背甲長124-160毫米,背殼高而圓,呈 圓拱形,中央較平,不隆起,體長略大于體寬。成體背甲黃橄欖 色,幼體略呈草綠色。背甲由36片對稱排列的盾片組成,盾片上 具有不規則的黑斑,并可清晰地分出一圈圈的環紋。
腹甲黑色,由 11片對稱排列的盾片組成,盾片邊緣為黃色。龜殼花紋美麗,構 成了保護色,有利于在荒漠草原的環境中隱蔽。頭部很小,上具對 稱排列的大鱗片。四肢粗壯呈圓柱形,其上覆瓦狀排列著角質鱗 片。每肢都有四爪,爪尖而銳利。四爪間無蹼,遇到危險或休息 時,頭和四肢能藏入甲腔內。
雌雄性別易于區別,雌龜尾短,尾柄 粗四爪陸龜溫度;雄龜尾細長,角質突明顯。同齡龜雌體大于雄體,雌龜體長大于體寬,為20毫米,而雄體僅為10毫米。雄性成年龜體重為 400-600克,雌性則為1000-1500克。2。生態習性-1?生活習性四爪陸龜的生活習性與氣候條件的變化密切相 關。
在新疆地區,一年中3-7月是其活動的季節;3月中旬,冰 雪消融,龜開始出洞覓食;4-5月為吃食的旺期;6月隨著氣溫的 升高,丘陵地帶的旱生植物逐漸枯萎,龜也爬進洞中進人夏眠;8 月中下旬氣溫、降水量、蒸發量達到全年最高值,在丘陵地帶幾乎 見不到龜的蹤跡;8月后,龜處于夏眠或冬眠狀態,絕大多數龜是 由夏眠直接進人冬眠的。
在自然棲息地,喜食黃芪、旋花、拉拉 藤、紫菀、菊苣、蒲公英等,也取食甲蟲。據研究,四爪陸龜的日 活動節律可分為6個時期,即轉身期、日光浴期、前活動期、避暑 期、后活動期和夜息期。① 轉身期在每天的7:30-9:00,龜結束夜息期后,將身體 前端調轉向外,但仍停于洞中的這段時間稱為轉身期。
四爪陸龜的 轉身期與體溫和光照有關,主要受生物節律的調節。② 日光浴期8:00-10:00,結束轉身期后離洞,爬向有陽光 處,背對陽光,伸出頭頸及四肢進行日光浴,以提高體溫。日光浴 的時間長短主要取決于體溫狀況。當體溫達到28°C左右時開始 活動。
③ 前活動期9:00-13:00,龜開始爬行、吃食等活動。④ 避暑期12:00-18:00,當龜的體溫達35。 1°C時,龜就近 尋找或在陰影處挖掘洞穴并進洞避暑。龜避暑時間的長短因體溫的 不同而有明顯差異。⑤ 后活動期〖7:00-21:00,當地面溫度低于40°C時,龜開 始活動,直至夜間人洞。
⑥ 夜息期21:00-翌日8:00,當光照強度低于3。 2萬勒克斯 時,龜結束一天的活動,就近進人洞穴或掘洞夜息,直至第二天 早晨。在非夏眠及冬眠期,四爪陸龜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地活動。-2? 食性四爪陸龜為植食性動物,喜食食物有旋花、拉拉 藤、燕麥、早熟禾、蒲公英等。
人工伺養條件下,可吃食白菜、菠菜、韭菜、黃瓜、西紅柿、西瓜、香蕉等瓜果蔬菜。-3? 繁殖① 雌雄鑒別雄性龜無頸盾或極細小,尾細長,尾端角質突 明顯,體長比體寬大10毫米左右;雌性龜頸盾較細,尾短,尾柄 粗,體長比體寬大20毫米左右。同年的龜體,雌龜大于雄龜,成 熟雌龜的體重一般為1000克以上,雄龜的體重通常為450克左右。
② 繁殖a。 交配在每年的4月中旬,四爪陸龜開始交配,其中4月 下旬到5月底是交配旺季。發情時,雄龜顯得非常興奮、靈活、主 動,常有2只雄龜爭1只雌龜的現象。2只雄龜互相撕咬,時而互 咬對方的頸、頭和前肢,時而將頭頸縮人殼內,用龜殼互相撞擊, 格斗中獲勝的雄龜才能向雌龜交配,失敗者則縮頭不動或爬走。
雌 龜、雄龜交配時,雄龜伸長頭頸,張大嘴巴,伸直尾部,不斷用尾 部抬動雌龜的尾部,雌龜不動時,才能交配。b。 產卵四爪陸龜產卵多在5-6月。在陽光充足的丘陵、旱 田邊,雌龜先挖掘10厘米深的土穴,將卵產于其中,剛產的龜卵 上有黏液,且較多。
卵產完后,龜用后肢將卵掩蓋好。每次產卵 2-4枚。其卵呈橢圓形,卵殼白色,較堅硬。卵長徑為39-47毫 米、短徑為23-30毫米,重為12-25克。c。 孵化在自然狀態下,四爪陸龜卵的孵化完全靠大自然的 光照、雨水等,孵化期為6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