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龜,又名刺山龜,中文俗名:東方多棘龜、東南亞刺龜、齒輪龜、蜘蛛巨龜等。太陽龜產地是緬甸南部經過泰國的半島部分和馬來半島。于2002年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IUCN瀕臨絕種保育動物。
太陽龜圖片
太陽龜背甲的長度在175mm到220mm,體重1.5kg到2.0kg。背甲紅褐色或棕色,顯著下陷,龍骨鈍圓。前緣和后緣呈鋸齒狀,幼體的每一肋盾均具一短棱或多刺結節,且龍骨明顯。腹甲,每一盾片具棕色放射狀條紋。頭與四肢上有紅點。前肢5爪,后肢4爪。尾極短。
棲息環境:從海拔170m到100m的雨林地帶的清淺溪流,在那兒刺龜經常會漫步于涼爽、濕潤、隱蔽的陸地上。它常躲在枯枝落葉和草叢之下。年輕的刺龜可能較成龜更為陸棲化。
太陽龜怎么區別公母呢?大型的成龜是無刺的。雄龜的尾部較雌龜更粗更長,且腹甲內凹。
如何飼養太陽龜?
太陽龜的飼養環境:如果養在室內的話,成龜應飼養在大型的蓄水池內,并分成水陸兩部分。有水的區域至少要占到一半,并保持6~10cm的水深。陸地部分底層為5cm厚的砂礫層(6-8mm大小),表層鋪設15-25cm厚的泥炭蘚和長纖維泥炭蘚以便于藏身和筑巢。稚龜和幼龜應飼養在與成龜相近但是小一些的環境里。每周一到兩次用灑水裝置進行噴淋,以保持這些龜所必需的濕度。
溫度和光照:應使用150W的聚光燈以提供曬背的場地。環境溫度宜保持在27~30℃之間。并要提供一個12小時白晝和12小時黑夜的光照周期。
太陽龜冬眠期管理:刺山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在10。C以下時,山龜靜臥于池底的淤泥中或臥于覆蓋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動,進行冬眠,這時它的新陣代謝非常緩慢和微弱。直到4月初,當氣溫上升至l50C以上時,山龜才開始恢復活動并大量攝食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喂食料,也不需換水,此時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溫,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與圍墻之間的空地上覆蓋稻草;二是防止刺山龜天敵的侵害。
太陽龜在自然條件下通常都是植食性的,盡管在人工圈養中有時它們也吃肉。每周兩到三次喂它們由水果刺山龜(尤其是番茄),蔬菜和羽衣甘藍葉組成的雜和菜是最好的。對成龜可以每兩周一次地投喂剝皮剁碎的老鼠或的幼鼠,但不要給稚龜和幼龜喂食肉類。大多數稚龜和幼龜都喜歡吃番茄勝過任何其他食物,番茄是讓那些挑食的龜能夠有規律地進食的最佳選擇。如果喂食雜和菜的話,通常不必補充維生素。對于稚龜和幼龜,需要補充鈣和磷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