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犬發情、交配、繁殖的季節,母犬妊娠期平均為60天,一般產下小犬即進入嚴寒的冬季,因幼犬具有軟弱無力,消化能力差,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等生理特點,極易造成死亡。因此,冬季做好幼犬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
一、防寒保暖
冬季犬舍內溫度應保持在13~15℃之間,如果舍內溫度過低,犬的產熱量就會增加,從而增強犬體代謝,只好用多消耗能量來維持體溫,能量消耗的同時也增加了犬的采食量,提高了飼養成本。另外,幼犬不耐寒,低溫容易造成幼犬凍死,因此冬季幼犬的關鍵是搞好防寒保溫。具體提措施如下:
1、犬舍的門要掛用草,窗子要用塑料布封嚴。幼犬舍還可以仿照塑料大棚方法進行保暖,同時還要堵塞墻壁裂縫,防止賊風侵襲。
2、有條件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采暖,如紅外線燈照射,墻壁之間建火墻等,一般應配置犬床,床上墊有毛氈、軟草等,并且勤換勤曬,保持干燥。
3、給幼犬曬太陽不但可以幫助幼犬取暖,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并且還能幼犬鈣質的吸收,有利于幼犬骨骼的生長發育,防止幼犬發生佝僂病。因此,天晴日暖時,要讓幼犬多曬太陽,加強運動,增強運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二、幼犬冬季飼養管理1、搞好“兩維持、三過渡” :“兩維持”是指維持在原圈、舍飼養和維持原飼料飼養;“三過渡”是指飼料、飼養制度和環境過渡。
(1)、飼料過度:幼犬斷奶后1周左右,飼料配方仍與哺乳期補料相同,以后逐漸過渡,至斷奶后2周左右,即可改為幼犬飼料。
(2)、飼養制度過渡:穩定的生活制度可以促進幼犬的生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幼犬的飼料宜精,定時定量飼喂,少喂多餐,每餐只喂7成飽,以保持幼犬旺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
(3)、環境過度:幼犬斷奶后仍采用原圈飼養,不調離原圈,不混群并窩,將母犬帶出即可。這樣,幾天后幼犬即可適應。然后再根據幼犬大小、強弱、種用、肉用等分群飼養,幼犬3~5天即可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2、訓練“三點定位”:三點定位是指吃食、飲水地點固定;睡覺地點固定;排糞尿地點固定。飼養人員應把食、飲用具放在固定地點,不可經常調換位置。幼犬進入新圈舍后,第1次睡過的地方很重要,幼犬認為最安全,以后都會在這個地方睡覺。所以,進入新圈舍的第一個晚上要把幼犬關在或拴在指定地點睡覺,一般3~5天后幼犬睡覺得地點就可固定下來。如果幼犬到處排便,管理人員可將糞便集中起來,堆放在指定地點。這樣,一般3~5天后,幼犬就會在這個固定點排便。
三、驅蟲防病
冬季是犬傳染病的多發季節,特別是犬瘟熱和犬細小病毒病等危害幼犬的疾病易于發生,為了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應做好驅蟲和食槽、用具、犬舍及環境消毒工作,徹底消除病源,切斷傳播途徑,增強犬肌體的抵抗能力。幼犬驅蟲一般在20~25日齡進行,以后每月進行1次,驅蟲后的犬糞和蟲體要集中堆積發酵處理,以免污染環境和傳染其它犬。水槽每天清晰1次。食槽、水槽每周消毒一次,可煮沸20分鐘,也可用0.1%的新潔而滅溶液浸泡20分鐘或用2~4%的燒堿水液浸泡,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