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詳情介紹)
觀賞魚氣泡病會使病魚浮于水面沉不下去,并且在病魚的體表、鰭條、鰓絲上都附有氣泡。解剖后可以發現,病魚的腸道中也會有氣泡。那么觀賞魚氣泡病的癥狀是如何表現的呢?
氣泡病的外觀癥狀是在體表隆起大小不一之氣泡,常見于頭部皮膚(尤其是鰓蓋),眼球四周及角膜,對光檢查上述部位不難發現氣泡的存在。若氣泡蓄積在眼球內或眼球后方,會引起眼球腫脹,嚴重時可將眼球向外推擠而突出,所以本病亦為突眼癥原因之一。若氣泡栓塞而鰓絲血管則會引起病魚呼吸困難,而浮游水面,可取病魚之鰓絲進行鰓壓片鏡檢,而鰓絲血管中很容易看到氣體栓子。
急性病例(過飽和氣體壓力小于50mmHg到200mmHg之間)易發生于魚卵孵化期或魚苗期,病程往往只有幾分鐘,卻可造成100%死亡率。主要癥狀為腹部膨大、突眼、鰓絲腫大及卵黃囊異常膨大,養殖業者發現時往往只見到腹部膨大已經死亡之魚苗。但是絕大多數病例屬于慢性(過飽和氣體壓力小于77mmHg,或氣體飽和度低于100%),死亡率低于5%,但是所產生的癥狀與病變則較多與明顯。春節后,水淺、冰透明度好,水生植物多,春節前一直不缺氧的越冬池,一定要注重氧氣的過飽和,當水體溶氧量大于每毫升20毫克時,應向池中注水,以降低水中溶氧量,預防魚類氣泡病的發生。在沒有測氧條件的越冬池,只觀察水中各種生物活動情況也不易發現此病,往往死魚后才發現得了氣泡病。所以,要以防為主,一旦發現死魚,要立即注水,可起到應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