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詳情介紹)
觀賞魚的真菌感染在發現比較早的初期如果加以準確的治療的話,是可以治愈的。真菌適宜的生存溫度為15-25℃,并且在這個溫度下,3-5天就能長成密集的菌絲體。那么應該如何治療觀賞魚的真菌感染呢?
一、疾病初期:(治愈率:高)
只有一只魚發病,依照正常方式,隔離治療,原缸下重鹽,每天大量換水,持續三至五天,若停藥一星期之后,沒有新的魚只發病,即可確定以控制病情。
二、疾病中期:(治愈率:3~5成)
若隔離第一只病魚,數天之后原缸仍然出現病魚,就代表疾病已在原缸中蔓延開來。此時可采用兩種方式。
方法一是隔離病魚,病魚缸與原缸下重藥,每日換水,將過濾綿全部更新,盡量減少細菌數量,持續兩周,若沒有新的魚只發病,即可確定控制病情,若新的病魚不斷出現,則使用方法二。
方法二是逆向操作。將外表健康的魚移至新缸,如果可能最好是一只一缸。健康的魚以黃藥和重鹽藥浴三至五天,停藥后一星期沒發病即是沒有被傳染的危險,若發病則移至病魚缸。病魚缸采用輕量藥劑長期治療,并輔以每天100%換水,兩天喂一次,喂完之后馬上換水。持續此步驟直到缸中的魚癥狀消失回復活力,或是持續到魚全部掛光為止。
若是對病魚缸中的魚已經放棄希望,可以考慮使用福馬林或過猛酸甲等強力藥物,并以短時間藥浴的方式治療一次至兩次,若能僥幸存活,通常也可算治療成功(但通常是有后遺癥,而且也活不長)。
若仍然不幸倒缸,切記先將所有設備用熱水燙過,重新養水,在放入新的魚只,以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