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球蟒
白化球蟒在蟒蛇科中屬于較小體形者,常見的成體約1米以上,最大可達2.2米左右。人工飼養后,他們的身體的橫折面會變成精細的圓形。
像其他所有的蟒類和蚺類,白化球蟒也會有后肢的殘留物。這一殘留的后肢出現在肛門的兩旁,雄性球蟒的殘余后肢比雌性長,雄性球蟒的頭也比雌性的小。
為了便于在夜間狩獵,白化球蟒的眼睛十分適應黑暗的環境。另一個器官可以幫助球蟒在夜間獵食的就是“熱源感應器”,它位于嘴的邊緣。這些器官有助于在黑夜尋找食物。當他用高速的動作、倒生的牙齒咬住獵物后,他立刻快速的把獵物纏繞,直至獵物死于窒息。然后整個獵物吞下。白化球蟒對溫度的要求較高,喜暖怕冷。25-30度為其最佳溫度。在此溫度范圍內球蟒攝食、生長正常。當溫度低于24度時,攝食減少,少動。當溫度低于15度時停止攝食,并較易患病。10度以下就有死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