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鱗片不只是保護作用
蛇的各個部位都有著鱗片的保護,它們的作用不僅僅在于保護自己的皮膚,免受外界的傷害,還有著諸多我們想象不到的作用,只是通常情況我們很少會去在意這些問題。那么我們就對這些鱗片來進行一下簡單的了解。
一、鱗片的產生
最早的爬行動物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因為從水中生活到陸地開始慢慢的失去了柔軟性的皮膚,為了防止缺失水分皮膚細胞并開始出現高度角質化,堅固和干燥逐漸形成一個個連續的片狀這就是最早的鱗片。
二、鱗片的作用
鱗片在爬行動物全身均有所覆蓋,它們能夠保護身體減少摩擦阻力,同時幫助儲存水分、偽裝和捕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鱗片已被認為有其它作用以及防御。蛇的鱗片都均有固定數量并不會因成長所增加減少,蛇都會定期蛻去老皮并獲得新皮,這樣可以去除表皮的寄生蟲和損壞的皮膚并使蛇類增長,一般稱之為蛻皮。
1.頭背面鱗片。
吻鱗:吻端正中的單片鱗,其下緣(唇緣)通常有缺凹,口閉合時,細長分叉的舌即由此伸縮。
鼻間鱗:在吻鱗正后方左右鼻鱗之間,通常為一對,有的種類沒有(如兩頭蛇和大部分海蛇),水蛇雖只有一枚,且位于彼此相接的一對鼻鱗之后。
額鱗:單片,呈六角形,位于頭頂中央兩眶上鱗之間。
前額鱗:位于額鱗前方鼻腔鱗后方,與額鱗和鼻間鱗相連。
頂鱗:額鱗后方的一對大鱗,閃鱗蛇屬為前后兩對,并在4片頂鱗間有一頂間鱗。
枕鱗:頂鱗后方的一對大鱗,僅眼鏡王蛇(詳情介紹)有。
2.頭側面的鱗片:正常的是左右兩側對稱。由于存在變異,往往左右不對稱。
鼻鱗:鼻孔開口于此鱗上。有的種類鼻鱗是完整的一片,有的種類有一裂縫把鼻鱗部分或全部分開,成為前后兩半。
蛇的鱗片數一般出生后就是固定的
頰鱗:通常為一對,介于鼻鱗與眶鱗之間。
眶鱗:
眶前鱗:位于眼前緣,一至數片。眶上鱗:位于眼上緣,通常為一片。眶后鱗:位于眼后緣,一至數片。眶下鱗:多數種類沒有,眼下緣是上唇鱗。如有,則呈長條形,位于眼下緣,或形小,位于眼前下方,稱眶前下鱗;位于眼后方的,稱眶后下鱗。
顳鱗:位于眶后鱗后方,介于頂鱗與上唇鱗之間。通常有前后兩列,分別稱為前顳鱗和后顳鱗,常以數字表示,如“2+2”即前后顳鱗都是2片。
唇鱗:唇鱗包括上下唇鱗,主要用于捕食鑒定
下唇鱗:位于下顎,鱗片有時大小的不一,主要用來形態鑒定。上唇鱗:位于上顎。形狀和大小可以鑒定蛇類。
頦鱗:位于唇下鱗居中。鱗片為三角形和吻鱗相連。
下頜鱗:位于蛇頭下頜方,與下唇鱗相連。
喉鱗:位于蛇頭下方,中間或喉部區域。與下頜鱗相連
3.主體鱗片:
背鱗:縱向環繞蛇整個身體,但不包括腹鱗。
脊鱗:位于蛇的背部(最上排)頂端的鱗片,是背鱗的一種特殊排列形式。一般多見于銀環蛇(金環蛇(詳情介紹))。
腹鱗:位于腹部,主要用來移動,一般為一片
4.尾部鱗片:
肛鱗:位于泄殖腔的開口。
尾下鱗:位于肛鱗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