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這樣的新聞,有些主人在遛狗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造成自己的狗狗咬傷路人,而引起爭執的事件,而且這類事件還不少。
許多主人的觀念似是而非,對于教養狗狗有很多迷思而不自知,其實大多是以訛傳訛。
解讀狗狗的6大行為:
1.狗狗亂吠并非為了宣示主權。
它們可能正在承受某種壓力,或者是表達需求、想跟人玩。戴更基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并無有效的方法阻止狗狗吠叫,只能轉移注意力,用其他的事物引起它的興趣。
狗狗一旦開始吠叫,不要大聲斥喝,而是好言好語地叫它過來,如果它乖乖走到身邊,就立刻給它零食獎勵,零食只是工具,不是賄賂,不在于食物內容,而是獎勵的次數,這種動作重復很多次,它就會覺得在主人身邊很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就能建立另一種新的行為模式。如果它每次吠叫都遭到責罵,反而會變得更害怕,叫得更兇,極力想把讓它吠叫的目標趕走。
2.狗狗亂尿尿并非為了搶地盤。
其實動物并不喜歡在自己吃飯睡覺的地方大小便,有可能是因為生理疾病,譬如尿道感染,那就必須帶去就醫檢查。一般而言,沒有結扎的狗比較傾向在家里做記號。解決之道,每天規律地帶它外出大小便,一方面在屋內劃地設限,規定它可尿尿的范圍,只要做對了,就給它獎勵,逐漸它就能養成固定大小便的習慣。
3.狗狗并非貪吃才到廚房翻食物。
因為主人給它制造了很多機會,讓它知道廚房是最容易取得食物的地方。有時候,狗狗是因為無聊,用翻食物與扒垃圾打發時間。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把食物和垃圾放到它夠不到的地方。當然,你也可以用明確的指示訓練它不可以進廚房、不可以跳上食物柜,或者也可利用一些玩具、游戲,讓它分心,消耗它的精力。
4.狗狗跳上沙發、床,并非要和主人平起平坐。
資深訓犬師熊爸指出,動物行為很多是模彷主人,認為躺在沙發上面很舒服,但通常待不了多久又跳下去。有時,只是為了想和主人親近,或者覺得這樣很好玩。
5.叫狗不回應,并非無視于你的存在。
如果你叫它“過來”,它并不了解是“立刻”、“馬上”,也可能當時被更有趣的事情吸引,讓它分心。假設你叫它來,它很快出現,立即給它獎勵,可增強它的行為,并讓它有安全感。
6.狗狗外出喜歡暴沖,并非為了表示它是老大。
對狗狗而言,遛狗是非常興奮的活動,它們就像小孩,對周遭環境充滿好奇,可以到處嗅聞,東瞧西看,如果主人不教導或指示它正確的行走方式,隨時讓它保持走在身邊,而是一直被它拉著跑,狗狗就會以為這才是正確的走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