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城市里飼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雖然飼養寵物并沒有什么大的問題,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歡樂。但是飼養寵物也會帶來很多的煩惱,如果是飼養寵物狗的話每天還得帶它們出去遛彎,這樣很有可能會到處大小便,小區環境衛生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一般的寵物都喜歡叫,這樣很容易影響別人休息。
城市里,養小狗、小貓、小鳥等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寵物在帶給主人歡樂的同時,也可能會給街坊鄰居增添一些小煩惱。如果對寵物活動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就會影響公共環境衛生,甚至會傷害鄰里和睦。
文明養寵勢在必行。近日,我們采訪了一些小區居民,共同探討讓寵物豢養更有秩序的途徑,尋找寵物與社區居民和諧相處的有效辦法。
噪音擾人—
一些小區居民養的寵物太多,“貓狗亂叫、四處亂跳”,成了動物園
前不久,在陜西西安某學校工作的狄女士把鄉下的父母接到身邊居住,本想讓老人在城里享清福,結果老人們卻經常晚上睡不好覺,身體狀況還不如以前,這讓她十分心憂。
原來,狄女士的鄰居大爺家收養了幾只流浪貓,到了晚上,這些貓就叫個不停,吵得四鄰不安。“真是哭一樣地叫,連綿不斷,我們心里好煩啊!”狄女士說,他們也跟鄰居大爺溝通過,但沒什么效果。
“鄰居大爺其實挺可憐的,他的兒女不在身邊,一個人無聊,就收留了無家可歸的貓,當作平時生活的陪伴,我們都能理解。看著老大爺挺孤獨的,我們也不好計較什么了。”狄女士說。
眼下,在城市的一些小區里,好多人家都養有寵物。北京市養犬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登記在冊的犬只數量已接近100萬只,而實際擁有的犬只數量可能達到200萬只,未登記數量主要集中在遠郊縣和農村地區。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養犬問題日益凸顯。在一些小區,甚至到了“雞飛狗跳、貓狗亂叫”的地步,儼然一座熱鬧的動物園,引來不少居民怨言。
“那年高考前夜,我躺在床上卻怎么也睡不著,不是因為高考前的緊張,而是因為小區里此起彼伏的狗叫讓人煩躁。”說起寵物擾民,清華大學的陳小希感觸頗深。
她說,由于實在受不了,她當時甚至有了起身去與惡狗大戰一場的想法,但看看已經夜里12點,還是放棄了。回憶起這件事,陳小希開玩笑地說:“要不是最后考上了清華,說不定真的會打到他們家。”
犬大嚇人—
“好多人養的都是大型犬,有的半人高,看著就挺可怕的。”
“有時候真的是嚇一跳,生怕傷著孩子。”北京昌平區某公司會計凌麗麗生性怕狗,看著小區里的寵物狗越來越多,她每次上下樓,總是很緊張:“好多人養的都是大型犬,有的有半人高,也不知道打沒打過疫苗,看著就挺可怕的。”
凌麗麗家的寶寶剛剛1歲,每次她抱孩子出門,看到不拴鏈子的大型犬,都是左躲右閃,狼狽不堪。
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物業管理部門的負責人說,他們小區就曾發生過兩起因寵物進電梯造成居民恐慌不滿而打架的事件, “有些養犬人不能理解別人的恐懼,甚至還出言不遜,說什么‘我的狗比你還值錢’,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擦槍走火。”
根據2013年6月實施的《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攜犬乘坐電梯的,應當避開乘坐電梯的高峰時間,并為犬戴嘴套,或者將犬裝入犬袋、犬籠;攜犬出戶時,應當束犬鏈,由成年人牽領,攜犬人應當攜帶養犬登記證,并應當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然而生活中,能將這些規定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
糞便熏人—
養寵人在享受寵物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要增強公德意識
廣州海珠區江南東路天匯大廈的吳先生本來是很喜歡小動物的,但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樓道里、小區綠地上,隨處可見的寵物糞便因沒人打掃散發出陣陣臭味,讓他對寵物的好感盡消。
“物業也沒法管啊,我們這兒主要是租戶,流動人口多,很難實現規范管理。”吳先生向小區反映,但物業公司表示,物業人手緊張,清理寵物垃圾,主要還得靠養犬人的自覺。
現在,多數城市都明確規定,豢養寵物必須登記,但很多地方特別是在一些城市的郊區,居民無證養寵物很普遍,有的居民甚至在樓頂或者樓外搭建了雞籠、兔籠,雞毛亂飛、糞便熏人,給小區公共環境管理帶來很大困擾。
吳先生認為,環境太臟,容易傳播疾病。不說為公共環境考慮,養犬人主動履行這些規定,實際上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江蘇南京市聽泉山莊的蔣女士也生性怕狗。不過他們小區物業管理十分嚴格,保安24小時巡邏,如果發現有狗沒拴鏈子溜達,保安有權扣留狗并處以罰款。不過蔣女士也說:“雖然現在小區里有了一定的管控,但還是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安。希望養寵居民增強公德意識。在享受寵物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