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狗狗不僅可以作為伴侶犬,亦可作為工作犬,而今天小編將要給大家介紹的,或許沒幾個是知道的,那就是狗醫生,可能有些朋友會感到疑惑,狗狗還能當醫生啊,狗狗真能當醫生嗎,這到底是怎么樣一件趣事呢,且和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一個因自閉而從不與任何人接觸的小女孩,在被一只小狗陪伴幾個小時后, 竟然面對閃光燈和攝像機唱起歌來;一位常年住在療養院的老人曾經拒絕專業醫師關于走路鍛煉的指導,卻樂意帶著小狗散步……這些小狗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篩選和長期觀察后,持證上崗的“狗醫生”。“狗醫生”對許多愛狗人士來說并不陌生,我們不妨請您假設一下,當您整天把狗當寶貝一樣寵愛的時候,是否愿意培養它成為一名為人服務的“狗醫生”呢?
曾經見證了“狗醫生”醫術的老師說,動物對孩子的輔助治療作用是任何藥物都無法取代的。
一位熱心公益的養狗人說,把狗養在家里只是我一個人的寵物,而讓它去參加公益活動,才能更大限度地體現狗的價值。
早在1919年,美國華盛頓市的圣·伊麗莎白醫院就有讓動物探訪精神康復療程中的病人的活動。到了20世紀80年代早期,大眾開始關注動物輔助治療。但是這些狗狗為何能幫助“攻破”科學難關呢?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與伴侶動物共同生活可能會為人類身心健康帶來種種好處,例如有助于減少孤獨感和抑郁情緒、提供社會支持、減緩壓力、提高生活幸福感等等,甚至有助于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等不良生理指標水平。類似效應在一些特定社會群體尤為明顯,例如空巢父母。來自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調查顯示,如果病人有機會對動物表示關心,就能暫時忘記疾病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