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個關閉廢棄的野生動物園內,發現一只已死亡的大白鯊漂浮在甲醛中。
據VICE稱,鯊魚于1998年在南澳大利亞海岸捕獲。然后保存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生態旅游中心展出,當該設施關閉時,鯊魚被重新安置到一個野生動物園,據稱該公園“致力于保護巨型動物”。不過該場地最終在2012年關閉,這些生物逐漸被遺忘,直到現在。
如今這個六年前關門的破舊野生動物園正在迎來一場新的旅游浪潮,地方公安局對充滿好奇心的民眾發表聲明,警告遠離那個地方。
Eyewatch-Bass Coast警察局Facebook上發布“警方知道一只巨大的白鯊漂浮在Bass廢棄地區的甲醛罐中,我們知道,很多民眾想要參觀該鯊魚。請注意,這個位置是私人財產,所以我們建議公眾不要去該地區。否則你將要冒著被指控侵犯罪行的風險。”
但這只是想要參觀鯊魚的人面臨的風險之一。動物漂浮的暗綠色甲醛被有毒物質和疾病登記處描述為“室溫下無色,劇毒,易燃的氣體......最常用于用甲醇穩定的水溶液(福爾馬林) 。要知道肺部,胃腸道以及較小程度的皮膚都能很好地吸收甲醛。接觸甲醛會不同地導致支氣管炎,肺炎或皮炎,并且如果接觸到眼睛會導致失明。在通風不良或封閉的地方,會導致窒息和死亡。
鯊魚坦克的鏡頭和報告表明,玻璃已經破裂,玻璃窗的屋頂被撬開,可能會將有害的甲醛煙霧泄漏到房間內。最近對YouTube視頻的評論進一步表明,“一兩天前,一些小孩子進入并試圖摧毀鯊魚坦克,這是非常的愚蠢和危險的,為防止甲醛溢出,現在生物危害團隊不得不做清理” 。
最后改業主已經組織安全部門進駐該物業,這只大白鯊被清理干凈送去新地方,作為教育的目的將被用作水晶世界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