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寵物醫生培養還面臨著
臨床實踐不夠、寵物醫學課程少
課程面向全科而非專科等諸多困局
寵物醫院、醫生的分級
動物保護法規等也仍待完善
2000年時,因為覺得寵物醫療領域的工作氛圍更簡單、純粹,張昕從一名眼科醫生轉行,供職于上海一家最知名的寵物醫院,如今,他自己運營著一家寵物醫院。入行后他發現,原來為小貓小狗治病,一點也不比人簡單,更不用說還要學習診治兔子、蜥蜴、烏龜等各種物種。因此,他說,業內有句玩笑話:人醫是只會看一種動物的獸醫。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國人的家庭正在迎來各式各樣的寵物。然而,與這種局面形成對比的是,很多年里,中國的獸醫培養還主要面對豬、馬、牛、羊等經濟動物,為畜牧業服務。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寵物醫生的培養在培養模式、經費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副董事長劉朗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從整體綜合能力來講,中國的寵物醫療與美國相比,我認為還有10年的差距。10年差距就在于,國內的寵物醫生教育和素質的培養這方面整體是不夠的。”2018年2月8日,陜西西安市,朱大濕寵物醫院的老板獸醫朱瑞在為寵物治療間隙時休息。圖/視覺中國寵物醫生嚴重短缺 2010年左右,從臺灣中興大學獸醫學畢業的郭森來到上海工作,如今擔任上海一家知名寵物醫院的技術部門專家。過去10年間,他感到,寵物醫療發展非常迅速,寵物疾病治療的范圍日益復雜,對專科醫生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比如,以牙科來說,以前寵物主要是洗牙和拔牙,現在已經可以通過拍X光片,幫助寵物補牙、做根管治療甚至矯正等。尤其在2019年后,隨著資本進入,中國寵物醫療得到快速發展。經過全國31家省市小動物醫師學(協)會的統計及確認,截至2019年4月,中國寵物醫院數量超過1.5萬家,其中非連鎖醫院占比近90%;根據中信建投證券2021年11月發布的《寵物醫療行業深度報告》,到2021年8月,這一數量為2.3萬家。但是,與之不相配的是,中國優秀獸醫數量遠遠不夠。劉朗指出,中國寵物醫療市場規模大概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在增長,這凸顯出成熟執業醫生的大量缺口。現在他去學校招生時,他說,只要學生想從事寵物醫療,基本有機會被錄取。這種情況下,參與過醫生入職面試的郭森發現,有些年輕人此前已在小的醫院擔任過院長或者技術負責人,但是在醫療專長上面,依然偏向全科,能夠在某些領域有專長的醫生非常少。資深寵物醫生詹哲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幾年,寵物醫生在醫院間的流動加快,因為缺口增加,在整體訓練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年輕獸醫可能畢業才一兩年,就要撐起一家寵物醫院的治療重擔。《中國新聞周刊》咨詢了一家寵物連鎖品牌的醫療店如何加盟。對方介紹,寵物診所只需配備一個醫生和一個醫生助理,按照國家要求,醫用面積不能低于60平方米,設置6個以上的科室,加上常規的服務項目,整體面積在120~150平方米。而寵物醫院,可以理解為人類的三甲醫院,要求有三名醫生和三個助理醫生,8~9個以上科室,醫院面積基本是在200~400平方米,只需要50萬~80萬元的啟動資金。該負責人介紹,有意加盟的話,在人才方面,該機構也可以幫忙招聘和輸送,因為其有自己培養的醫生。該機構與河北農大、湖南農大等學校有合作,幫助培養了一些具有獸醫執業資格證的人員;其次,也有一些之前非動物醫學或獸醫相關專業的人員,通過函授課程,拿到畢業證后,也可以繼而參加獸醫執業資格考試。此外,加盟者可以自己派醫生去該機構下面的醫院學習和培訓。醫生取得執業獸醫資格證書之前,機構可以提供執業資格證的掛靠。機構提供的培訓,時長基本上是45天,包括如何做手術、檢驗指標的分析、化驗室操作、醫患糾紛處理等。培訓結束之后可以在醫院進行一個月的實習。人才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國內獸醫專業畢業生向寵物醫療領域流動較少。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的行研報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執業獸醫師僅7.8萬人,助理執業獸醫師3.1萬人,但其中只有約30%從事寵物醫療工作。而在美國,2020年獸醫總數約8.7萬人,其中約60.9%的獸醫從事寵物醫療工作,寵物醫生人才供給相比中國更為充足。2000年,當芭比堂國際動物醫療中心貓科專家毛軍福從華中農業大學獸醫專業畢業時,出于興趣,班上只有他做了寵物醫生,其他同學很多都流向獸藥廠做銷售、研發,或者是一些農業相關的公司工作。讀到研究生、博士生的同學,也不大愿意選擇在臨床工作,基本都在高校做研究。2019年5月,東西部小動物臨床獸醫師大會發布的《2019寵物醫院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寵物醫院從業人員中,專科及以下學歷從業者占比高達62%,以年輕人居多,其中52.9%的從業者從業年限在5年以內。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副董事長劉朗。圖/受訪者提供
在美國,獸醫是一個篩選標準非常高、培養成本也很高的職業,其入學要求和受訓難度并不比人醫低。想要學習獸醫專業的學生并不是高中畢業之后直接選該專業,而是先在生物學或者動物科學等專業就讀4年本科后,才能再申請獸醫學專業,接受三年的臨床獸醫學博士(DVM)教育。即便到現在,與人醫相比,中國寵物醫生從業者當中,高學歷者所占的比例依然非常小。劉朗表示,現代醫學方面,美國大概比中國有早50年的發展史。在人醫領域,目前,中國已經接近美國的高學歷水平,年輕一代的醫生基本都是博士畢業,在獸醫領域,這種學歷的差距還特別顯著。除了像大專院校的教學動物醫院,私立醫院當中,博士畢業進入一線從事臨床的人鳳毛麟角。臨床實踐不足的教學模式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林德貴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在美國,因為DVM昂貴的學費和較長的學習時間,完成學業通常都意味著需要貸款。讀DVM學位一年的學費要7萬美元,其他專業一年學費一般在5萬美元左右。因此,愿意進入這一專業的都是真正熱愛寵物醫療的學生。美國媒體《DAME》今年10月一篇報道中援引的數據指出,自 2008 年以來,獲得DVM學位的成本飆升,在2001年至2017年期間,獸醫專業學生債務通常高達18.3萬美元,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工資的增長。美國一半獸醫年收入不到10萬美元。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林德貴。圖/受訪者提供目前,國內大約有200家大專院校開設獸醫專業,其中88所是本科,120所是專科,每年培養的畢業生并不少。林德貴說,現在每年大約有1.5萬名畢業生會走向寵物醫療臨床,但不需要接受繼續教育、直接就能獨立接診的,可能300人都不到,“針對畜牧場的獸醫教育,通過目前的教育模式是可以滿足的,但是在小動物的臨床能力上,還欠缺很多”。林德貴表示,傳統的養殖動物和農畜的疾病預防與治療,主要是依靠疫苗、抗生素等研發、應用。現在,國際上的獸醫教育重心已經轉向了寵物。因為壽命比較長,在較好的環境下居住,這些小動物的疾病越來越向人靠攏,比如胰腺炎、心臟病、糖尿病、腫瘤等。所以國際上獸醫教育實際上相當于人醫或者兒科醫生培養,加之動物種類較多,所以學習付出的時間比人醫還要多。在國內很多大專院校的獸醫教育當中,小動物相關課程占比較少,林德貴說,中國農業大學這個比例可能有一半,很多學校會低于這一比例。毛軍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嚴格來說,國內高校獸醫教育中很少有專門的寵物醫學課程。林德貴還指出,培養目標上,美國獸醫學院培養的都是會看病的醫生,首先要具備臨床的能力,學生的假期幾乎都用于到寵物醫院實習。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有著全球最頂尖的獸醫學院。自從2015年QS全球獸醫學排名發布以來,該校每年這一學科名列前茅,2022年最新排名為全球第二。該大學有著美國最大的獸醫學院。該校要求,在提交DVM申請時,至少要有180小時與獸醫工作相關的實踐經驗。因為經濟投入、實習平臺不足等原因,多位小動物專家指出,國內獸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上臨床,至少還需要在寵物醫院培養1~2年。林德貴回憶,他上大學時,老師帶著他們做的動物實驗是很多的,現在根本就做不起——原來實驗兔子5元一只,現在單價已經漲價到300~400元。而且,國外允許將動物尸體捐獻給學校或獸醫協會,用于解剖學教學,但國內因動物保護法、獸醫行業規范等還不完善,這方面難以實現。雖然國內的農業類院校基本都有自己的教學動物醫院,但是這些院校位置多比較偏遠。比如,山東農業大學的教學動物醫院位于泰安市泰山區,與主要城市濟南市距離比較遠,醫院接診的寵物病例數量就比較有限。相較而言,因為美國獸醫學專業學生自身能力素質夠好,外面的寵物醫院也向學生們敞開實習的大門,因此其在畢業時就已有較好的臨床實踐能力。毛軍福所在的醫院屬于新瑞鵬集團。他說,在連鎖機構,公司有專門的教育學院以及一整套培訓機制。然而,中國的連鎖寵物醫院占比較少,其余廣大分散的寵物診所和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寵物醫生們能獲取的知識比較窄,再加上病例數量不多,很難發展自身的技術水平。廣州立德動物醫院急診科主任何駿賢2020年在社交媒體上談到,國內目前獸醫學習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距離,且獸醫師的技能培訓幾乎全靠自費。國內普通5天講座,課程費用6000元~12000元不等;如果是到國外實習,比如其曾于2019年到位于美的休斯敦的GCVS(專家獸醫轉診醫院)實習近半個月,每天花費近2000元。法規、醫院分級待完善也因為美國獸醫篩選的高門檻與培養的高標準,毛軍福指出,在美國,獸醫是收入和社會地位都較高的一個群體,在與寵物主人溝通、疾病診療等方面都有比較強的能力,因而也更容易獲得信任。一位在美國接受DVM教育的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沒有任何國家的獸醫能像美國獸醫那樣,在本國得到醫生應有的尊重。”畢業于臺灣大學的寵物醫生詹哲育在臺灣、上海都工作過。最近,詹哲育剛剛到美國。他介紹,相比國內,在美國,寵物醫生有更加體面、穩定和平衡的生活,每個人帶寵物來看醫生都要付診費。基本所有門診都是預約制,超時工作會有1.5倍的加班費。但是,他說,作為醫生的壓力并不會小,主要是來自法規方面。因為很重視動物福利以及嚴格的動物保護法令,如果一個醫生在檢查、診斷和治療動物中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會面臨官司甚至被取消執業資格。2021年10月29日,在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中獸醫門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中獸醫學教研組主任范開(左一)帶著獸醫專業的學生們實踐如何用中國傳統醫學治療動物疾病。圖/新華
詹哲育說,美國寵物醫院分級是比較明確的。一般小診所基本上不太會接疑難雜癥病患,遇到這種情況,簡單處理之后,都會轉診到專門的專科醫院,如果留在自己的醫院處理,最后寵物的狀況越來越差,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法律風險。然而,從他國內的工作經歷來看,因為法規、醫院分級等還沒有完全規范,加之利益競爭,醫生們通常不愿轉診。出了醫療事故,寵物主人也很難尋求法律途徑的幫助。毛軍福也深有體會。不像人的公立醫院,國內寵物醫療整個的醫療等級和轉診機制不健全,只有診所和醫院的區分。診所面積小一些,不能開展腹腔手術等高難度操作;針對寵物醫院則沒有更細致的級別區分。因此,很多疾病到底該在什么醫院開展并不清楚。國內寵物醫療體系相對分散,建立這樣的管理體系還欠缺法律和認證機制的支持,目前還比較困難。而且,對醫院和醫生級別的認定,詹哲育說,也有利于規避當前亂收費的情況。他說,如果能有專科醫師的認證、定級,獸醫就可以根據技術水平收取不同的看診費用,且寵物主人也有辦法通過查詢他們的職稱來選擇醫生、接受相應的治療價格。但隨著寵物醫療的興起,國內獸醫的門檻也在逐漸提高。林德貴說,從1980年代,他考取中國農業大學至今,農大獸醫本科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國內還有意識選派了一批學生前往美國接受DVM模式培養。2012年開始,由中國獸醫協會、美國堪薩斯州大學美中動物衛生中心、中國國際獸醫合作平臺等機構聯合發起的一個項目,開始選派中國學生前往美國攻讀DVM學位,促進中國獸醫教育的國際化。截至2016年,共選派19名學生,學生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多位行業資深專家認為,隨著這些年輕人陸續回到國內,并將所學知識與教育模式帶到獸醫學課堂,未來中國的寵物醫生教育應該會逐漸有改觀。上海哆趣寵物醫院院長張昕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剛從業的2000年初,醫院里面能有個本科生就很不錯,大多數都是大專生,再往前一點還有治療大畜牧動物的老獸醫轉行來做寵物醫生。如今醫院里面相關專業碩士在增多,甚至還有博士。“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治療需求復雜化,以后要求肯定是越來越高的,低水平的醫生可能要被淘汰。”(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郭森為化名)發于2022.11.28總第1070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培養寵物醫生有多難
記者:彭丹妮(caoran@chinanews.com.cn)編輯:杜瑋運營編輯:馬曉軼推薦閱讀
▼曾比肩茅臺五糧液,“河南酒王”為何破產了封面報道《養不起的寵物》點擊下圖,一鍵下單《中國新聞周刊》
2023年訂閱點擊下圖,一鍵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