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動物中,有97%的物種都不是一夫一妻制的。人類即是“極少數”通常堅持一夫一妻制的物種,而今天要聊的草原田鼠也是這“極少數”中的一份子。它們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通常就會一直住在一起,共同撫育后代。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專情”的草原田鼠吧!
一、形態特征
1、體型
草原田鼠的體長通常在13-18厘米左右,體重在20-60克之間,整體看來它是比較嬌小的。
2、頭部
頭骨粗而堅實,大小和形狀隨種不同而異,腭骨后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
3、尾巴
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
4、耳朵
草原田鼠的耳殼正常,但是特別短小,幾乎隱藏在毛發之中。
5、四肢
它的四肢以及上面的足爪都比較短,無頰囊。后足掌部僅近踵部有被毛,其余部分裸露,足墊明顯可見。
6、牙齒
草原田鼠的牙齒較為堅固耐磨,上門齒向下垂伸或略向前生長,第1下臼齒橫葉前方通常長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而第3下臼齒則均有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臼齒一般都分成很多齒葉,咀嚼面頗為平坦,其上有很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少數排列會左右相對,此外,這些臼齒能終生生長。
7、毛發
草原田鼠的毛發多呈蓬松狀,毛茸茸的,背毛基部為黑灰色,尖端沙黃色,并雜有少量黑毛。它的體側毛發顏色較淡,但與背部色調界限不清楚。腹面乳灰色,毛基為灰色,毛端為乳白色。足背之毛色較淡,呈淡淡的沙黃色。
二、生活習性
1、棲息地
草原田鼠多生活于草地,林地,沼澤,沿著湖泊和河流的堤岸,尤其是喜歡多根蔥、冷蒿及針茅生長良好的地區,對堿草、芨芨草灘和其他雜草叢生地區則不太喜歡。
2、巢穴
草原田鼠會大量掘洞,以形成洞群。完成的洞群,地下洞道會極為復雜,縱橫交錯,其中最大的一個洞群可占地約50㎡。當它們在附近遇有其他動物活動時,便會迅速鉆人洞內,確保自身安全。
3、活動習慣
與一般鼠類喜歡晝伏夜出不同,草原田鼠喜歡在白天活動。在氣候適宜的春、秋季,它們通常會整天在地面活動,在冬天時,它會在中午出去活動,夏天則是早、晚在外活動。
4、飲食習慣
在飲食上,草原田鼠以植物為食,數量過多時,會對草原上的牧草造一定的破壞。
草原田鼠是一種社會性比較強的鼠類,會非常重視同伴關系,甚至會因為同伴的離去而抑郁,所以它也是許多動物行為學與社會學研究的焦點。以上就是關于草原田鼠的基本介紹,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