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犬小腸內的絳蟲種類很多,不僅成蟲期對犬、貓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其幼蟲期大多以其他家畜(或人)作為中間宿主,嚴重危害家畜和人體健康。現將幾種主要絳蟲介紹如下:
病原及其生活史:
(1)犬絳蟲(犬復孔象蟲、瓜實絳蟲),蟲體呈淡紅色,長10~50厘米。成熟體節長7亳米,寬2~3毫米,呈長卵圓形,外觀如黃瓜籽狀。每個成熟節片含兩套雌雄生殖器官,生殖孔開口于體節兩側的中央部。蚤類及犬毛虱為犬絳蟲的中間宿主,在其體內發育為似囊尾蚴。終宿主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或虱而被感染,在小腸內約經3周發育為成蟲。
(2)線中絳蟲(中線絳蟲):蟲體長30~250厘米,最寬處為3毫米。成熟節片近方形,每節有一套生殖器官,子宮位于節片中央而呈縱的長囊狀,故眼觀該種絳蟲的鏈體中央部似有一縱線貫穿。已知中線絳蟲需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食糞的地螨,在其體內形成似囊尾蚴。第二中間宿主為蛇、蛙、鳥類及嚙齒類,在它們體內形成四槽蚴,多在第二中間宿主的腹腔或肝、肺等器官內發現。四槽蚴被終宿主吞食后,經16~20天變為成蟲。
(3)泡狀帶絳蟲(邊緣絳蟲):蟲體長75~500厘米,前部節片寬而短,向后節片逐漸加長,成熟體節長寬為10~14毫米*4~5毫米。子宮有5~10對大側枝再分小枝,每個節片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在節片一側不規則地交互開口。中間宿主為牛、羊、豬等家畜,幼蟲為細頸囊尾蚴,寄生在中間宿主的肝臟、大網膜及腸系膜等處,犬吞食含細頸囊尾蚴的內臟而被感染,經36~73日在小腸發育為成蟲。
(4)豆狀帶絳蟲(鋸齒絳蟲):蟲體長60~200厘米,生殖孔不規則地在節片一側交互開口,稍突出,使蟲體側緣呈鋸齒狀。成熟體節長寬為10~15毫米*4~7毫米。子宮有8~14對側枝。中間宿主為家兔和野兔,幼蟲為豆狀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臟、網膜、腸系膜等處。犬吞食含豆狀囊尾蚴的內臟,經35~46日發育為成蟲。
(5)多頭帶絳蟲(多頭絳蟲):蟲體長40—100厘米,最寬處為5毫米,子宮有9~26對側枝。中間宿主為牛和羊,幼蟲為多頭蚴(腦共尾蚴),寄生于中間宿主腦內,有時也見于延腦或脊髓中。犬吞食含多頭蚴的腦而被感染,約經41~73天發育為成蟲。
(6)細粒棘球絳蟲:蟲體由1個頭節和3~4個節片組成,全長不超過7毫米。成熟節片內有一套生殖器官,孕節長度超過蟲體全長的一半,子宮呈囊狀,沒有側枝,只有一些突起。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為棘球蚴,寄生于多種動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犬吃了含棘球蚴的臟器而被感染。
(7)曼氏迭宮絳蟲(孟氏裂頭絳蟲):蟲體長約100厘米,寬2~2.5厘米。頭節呈指形,背腹各有一個縱行的吸槽。頸節細長。節片一般寬大于長。孕卵節片則長寬幾乎相等。成熟節片中有一套生殖器官,節片前部中央有一圓形雄性生殖孔,子宮呈螺旋盤曲,位于節片中部,子宮末端開口與陰道口分別位于雄性生殖孔下方。蟲體呈黃灰色,體節中央因子宮與蟲卵而呈灰黑色點狀連線;曼氏迭宮絳蟲需要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橈足類(如劍水蚤),在其體內發育為原尾蚴。第二中間宿主為蛙類和蛇類(魚類、鳥類甚至人可作為轉運宿主),在其體內發育為裂頭蚴。貓、犬為終末宿主,裂頭蚴在其小腸內發育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