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也稱膝蓋骨,是大腿股四頭肌伸肌下方的一塊小骨頭,與股骨的滑車構成關節。一個正常的犬股骨遠端前方,存在由兩個骨脊形成相當深的溝,即滑車溝。髕骨脫位是指髕骨在運動的膝關節伸屈時,而突然從滑車中脫出,可分內脫位或外脫位,臨床上多見為內脫位。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有股骨滑車畸形;股骨遠端與脛骨近端排列不良;脛骨近端旋轉,使脛骨粗隆向內側移位。后天性的多見于外傷如:跳躍、碰撞及因劇烈運動使股四頭肌強烈牽拉或膝內外側韌帶、膝中直韌帶撕裂等原因。臨床上髕骨脫位,根據脫位的嚴重程度可分為4個級別,最輕者表現為髕骨偶爾脫出滑車且能復位,嚴重的則為完全性永久脫位,可造成動物后肢的疼痛、軟骨損傷、跛行,甚至癱瘓。
髕骨脫位在所有遺傳病中的發病率為7.2%,是所有先天性缺陷中最高的,常發生于小型品種犬,大型犬也有發生。該病是泰迪犬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之一,小體貴婦犬(如玩具、茶杯)的發病率高于其他體型(迷你或更大)的犬,該病是漸行性的(病情不斷惡化,不可逆轉)。
一、病例介紹
比熊,9個月,雌,3kg,最近突然左后肢懸起,不敢負重,無外傷史,觸診無痛感,偶爾行走正常。
二、診斷
診斷手段分為問診、視診、觸診及X光檢查。詢問主人發病時間和過程,觀察后肢自然狀態時的姿態,然后人為屈伸后肢關節,觀察關節活動狀況,并在伸展和屈曲時分別觸摸關節各部位有無異常。當患犬出現破行時,通過手觸診整個患肢無痛覺應重點懷疑本病。X光檢查,拍攝膝關節正位片可見髕骨位于股骨的內側或外側,而不在股骨滑車中,同時可見滑車溝變淺、脛骨近端彎曲轉位和股脛關節成角異常。
檢查發現,觸診后肢無痛感,雙側髕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內側脫位,左后肢更嚴重,手推可復位至滑車溝,松開后立即脫出滑車。X光檢查顯示髕骨位于滑車內側。診斷為雙后肢髕骨內側脫位。
三、治療
髕骨輕度內側脫位可通過膝關節外側支持帶的重疊術;該方法治療無效、髕骨頑固性脫位、滑車溝淺或滑車嵴矮等情況下導致的髕骨脫位,一般通過膝關節滑車加深術糾正;脛骨嵴外側移位術適于因脛骨內旋導致的髕骨脫位。
該病犬采取膝關節滑車加深術。手術通路為膝關節外側,切口始于滑車嵴外側近端,向滑車嵴和髕韌帶的外側遠端延長,到脛骨粗隆外側遠端處止(見圖3)。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和關節囊,顯露膝關節;切開滑車的關節軟骨(見圖4),從髕骨溝切除軟骨楔(見圖5),再從切口去除骨質,加深滑車槽(見圖6、圖7)。再將軟楔放回滑車槽內(見圖8)。髕骨復位后,膝關節做屈伸檢查其穩定性。如果髕骨仍在原位,常規關閉切口;如果髕骨仍舊脫出,可試做脛骨嵴外側移位術。
采用疊加縫合術使關節切開線外側筋膜與髕骨相連的筋膜重疊;第1層采用紐扣縫合閉合關節腔,完成第1層縫合(見圖9);然后進行第2層縫合,采用間斷縫合兩側的筋膜(見圖10);清理創口,常規縫合皮下組織和皮膚;用襯墊繃帶包扎患肢。
四、術后護理
術后繃帶包扎膝關節3天(見圖11),限制關節運動,1周內避免運動,2周內適度運動;2周后適度鍛煉促進患肢機能恢復。術后對癥補液消炎。
患犬1周后兩后肢可站立,10天拆線,2周后可走動但步態有些僵硬,1個月后可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