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病是一種由鉤蟲寄生于貓的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中),引起貓貧血、胃腸功能紊亂及營養不良的一種寄生蟲病。本病主要發生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我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北方地區均有本病流行。
癥狀
消瘦、衰弱、貧血、結膜蒼白,排帶有腐臭氣味黏液性血便,呈柏油狀,經皮膚感染的會發生皮炎。輕度感染的犬、貓不表現臨床癥狀。
病因
犬、貓吞食感染性幼蟲進入體內,停在腸內,逐漸發育至成蟲。 感染性幼蟲還可穿過皮膚、黏膜進入犬、貓外周血管,隨血液循環到達心、肺,再沿支氣管、氣管和咽喉移行至口腔,再咽下,最后停在腸內,發育為成蟲。犬、貓通常經口感染或經皮膚和口腔黏膜而感染,也可經胎盤和乳汁感染。 全國各地都有發生。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進行初診。 用飽和鹽水浮集法檢查糞便,發現鉤蟲蟲卵即可確診。
治療
對癥狀輕的可直接用下列藥物驅蟲:
①鹽酸左旋咪唑10mg/kg體重,口服。
②丙硫苯咪唑50mg/kg體重,口服,連用3日。
③甲苯咪唑(安樂士)100mg,每日2次,連用3日。
④阿苯噠唑(腸蟲清)400mg,口服,連用3日。
⑤鹽酸丁咪唑0.22ml/kg體重,皮下注射。
⑥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0.25mg/kg體重,皮下注射。
對貧血嚴重的犬必須輸血、輸液,待癥狀緩和后再驅蟲。
預防
對犬、貓進行定期驅蟲。注意環境、食物的清潔衛生,對犬、貓的糞便應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