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以為帶著愛犬去認識別的寵物犬就是社會化,這種想法是對“社會化”定義的狹隘理解,錯誤的觀念可能給予愛犬錯誤的社會化經驗。帶愛犬出去散步,認識其他寵物犬是正確的,但是那只是社會化的一小部分而已,并不是所有的社會化歷程。事實上寵物犬的社會化包括家庭生活的適應、各種聲音的適應和同類朋友的相處。
【家庭生活的適應】
離開母親和兄弟姐妹,離開完全的“狗環境”,來到孤獨的、全新的“人環境”,有許多事物寵物犬都需要重新適應。寵物犬的適應能力很好,一般一個星期就可以適應新的環境,從寵物犬來到的第一天,它與新家的適應期就開始了。
相信看過《導盲犬小Q》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幼犬在正式接受訓練前,要被送到“養父母”家里生活一年,在這段時間里,主人絕對不能打罵幼犬,要用溫柔的態度對待幼犬,并悉心照顧它。這樣幼犬才會感到安全、舒適,對主人極其崇拜,長大后會帶有溫順的特質,對外人不容易產生攻擊行為,不會是令人討厭的、易怒的、暴躁的惡犬。相反,出于對人類的信任與崇拜,寵物犬會樂于與人親近,樂于為人類服務,長大后“人格”發展也會比較健全、穩定。
在社會化過程中讓寵物犬感受到人的友善、關愛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個恐怖的童年記憶對寵物犬的影響也是巨大且深遠的。從小就經常挨打、受罵的寵物犬,不但不信任人類,甚至會出于防衛心理攻擊人,寵物犬一旦學習到攻擊主人就可以避免繼續被打之后就會一直對主人保持敵意,接觸陌生人時也會采用假裝要攻擊的交往方法。
【各種聲音的適應】
很多寵物犬對聲音很敏感,會因噪聲感到害怕而吼叫,也有寵物犬因為害怕噪聲而躲到桌子等物品下面。因此在幼犬到家里不久,就應該讓它熟悉家里經常會出現的各種聲音,特別是人工的或機械的聲音,如洗衣機和電腦等家電的聲音。另外,如果家附近經常有可能讓幼犬受驚的特有的聲響,就應盡可能讓幼犬在社會化的精華期適應,如此,長大后即使面對巨大的聲響,寵物犬也不會反應過激。
家中常出現的吹風機、吸塵器、排油煙機、榨汁機等家用電器的聲音,應該先讓幼犬遠遠地聽,再慢慢靠近,聲音也要由小到大漸漸變化。注意在進行此項訓練的時候主人要陪幼犬玩,喂幼犬吃東西或撫摸它來分散它的注意,給它安全感,直到幼犬聽見噪音不但不驚慌,還若無其事時才算噪音適應訓練成
【同類朋友的相處】
讓幼犬在4月齡前與其他犬相處,會使幼犬學習很多位階觀念、社交技巧、求生本能和游戲玩耍時的分寸。當幼犬互相扭打、啃咬的時候,就已經分出了地位的高低。若因用力過大咬疼了玩伴,也可以從玩伴的叫聲和反咬的互動中學到玩耍時該用多大力的經驗。
寵物犬天生就有階級感,寵物犬的位階關系是金字塔形的,它把人和動物算在同一個社會群體里,而產生位階上的認定,這是寵物犬的一種本能。階級地位低的寵物犬總是默默地跟隨在后面,比較安靜。階級地位高的寵物犬總是喜歡走在其他寵物犬的前面,侵略性、攻擊性較高,經常吠叫。飼養者要積極利用寵物犬的這種階級本能,讓它們服從并熱愛訓練。
如果寵物犬之間已經分出了誰是老大,飼養者就要順應這樣的結果,若試著去改變其地位高低,很可能造成寵物犬之間的混亂,引發一些令人煩惱的問題。比如,一個人養了多條寵物犬,寵物犬間已經分出了地位高低,但由于主人的過分偏愛,有意搞亂了它們的階級地位,結果導致寵物犬到處尿尿,做記號,占地盤。由此可知,順其自然是解決寵物犬“階級斗爭”的最佳辦法。
跟母親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到3周齡的幼犬,與其他寵物犬的互動能力也十分良好。相反,在社會化精華期被關在籠子里,沒辦法與人類或其他寵物犬接觸、玩耍的幼犬容易出現膽小、害羞、沒信心、亂沖、多動等性格。
在有許多寵物犬的地方,飼養者千萬不要馬上就將它松開,讓它自由玩耍,應該先牽著它讓它與其他寵物犬相互認識,等其情緒穩定后再放開它。否則它會產生每到有許多寵物犬的地方就可以馬上發瘋玩耍的錯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