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見到許多人因為家里養什么寵物好而爭論不休,甚至吵架。有的人覺得狗狗性格比較溫順友善、比較懂人性,比貓咪要聰明,所以極力主張狗狗。實際上每個人在談到貓狗智商的時候,一般意識地會覺得狗狗要比貓咪聰明,可真的是這樣嗎?
怎么才算聰明?
在兩個不同物種之間是無法直接比較誰比較聰明的,就像是想搞清楚,海里的海豚和陸地上奔跑的馬哪個比較聰明一樣,屬于天荒夜談。狗和貓也一樣,它們各有所長,比如狗狗擅長速度運動,如果用跑步來測試,狗狗占了便宜;貓貓更喜歡用爪子來擺弄東西,如果用超控物體一類的活動來作為測試,貓咪自然占了上風。
所以,智商的高低只能用是能否自己去完成生存下去的活動。
腦袋重就代表聰明?
很多科學家為了避免物種之間不同存在的差異,試圖用腦袋的重量去衡量聰明與否。因為大腦體積越大,重量越重就代表了有更多的神經元和神經聯接,也就代表了有更多的信息存儲空間和更快的運行速度。
如果這樣類比一下,人的大腦比狗狗的重,所以人類更聰明;猴子的腦袋重量處于人類和狗狗之間,所以猴子不及人類聰明,但卻比狗狗要聰明。
那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不就是鯨魚?
顯然,這種腦袋越重越聰明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社會活動越豐富越聰明
在動物智商進化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社會活動頻率。在群體中生活的動物,智商會比獨來獨往的動物要高。因為當生活在群體當中,必然會發生一些需要它去處理得問題。
這其實也從側面證實了狗狗要比貓咪聰明,因為狗狗的社會活動很明顯要更為頻繁和多樣化。這就是我們為什么經常看到的是搜救犬、警犬、導盲犬等,卻從沒聽說有叫“搜救貓”的,這表示狗狗確實有一定的能力能協助人類完成很多的工作,貓咪卻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