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金魚這個指的是在喝酒的時候,剩下的酒,這個剩下的量都可以養魚金魚了的,說酒喝得不多。
說起酒的話題,作為咱們中國人來說,都是會感到非常自豪的,咱們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在釀酒了。最早記載有酒出現的是《神農本草》,在這本典籍當中所記載的是: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秣酒。當時酒的作用還只是用于祭祀,到了后來,人們發現喝酒對人體有很多的益處,所以酒就開始進入了咱們的飲食當中。
在古代歷史上,酒的發展幾乎是與文化同步的,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酒文化”的說法。在酒文化當中倡導的是禮儀的文化,也有著“酒禮儀”的說法。酒禮儀對于現代人的生活都還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在酒桌上敬酒時候,需要根據身份地位來區別的對待,晚輩或者地位稍低的人在酒桌上給長輩或者地位高的人敬酒的時候,酒杯的位置需要低于對方,以示敬重對方。
隨著時代的變化,在聚餐、聚會、慶功等場面,都會有酒的存在,酒能在餐桌上起到助興的作用,后來也就慢慢的有了“勸酒”的做法。關于勸酒的做法其實也并不是現代人的習慣,早在很多古代文獻當中就開始有了記載,其中最為熟悉的一句勸酒詩歌就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到現代,勸酒更是與“酒量”結合在一起了,酒量一詞不僅僅是說能喝多少量的酒,更能代表在酒桌上的經驗。對于勸酒與酒量來說,根據國家的地域不同,氣候環境不同,所以不同地域人群之間的酒量就有高低之分了,而在這其中聽得最多的就是東北人了。
在很多時候都會調侃東北人,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東北人身上的特點太多了,其中給最大的印象就是東北的“二人轉”了,其詼諧幽默的畫面,給帶來了非常多的歡樂,而因此,趙本山也成為了“東北二人轉”的典型人物代表,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喜歡。
在文化傳播上面是東北人給印象是詼諧的,而在飲食上面,對東北人的印象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了,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東北人都是人高馬大,性格豪爽等特點。說到這其中的喝酒,相信很多人都對東北人的酒量很服氣的吧,據說是很多自稱酒量非常大的南方人,在酒桌上遇到東北的一個柔弱小姑娘的時候,還是指不定是誰把誰灌倒呢。
另外,在東北人喝酒的時候,勸酒的的“功夫”也是不弱了,出現了非常多的“勸酒語錄”,所以就有人問到,當在喝酒的時候,酒桌上有人說“養魚”,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出自東北了,代表的意思就是“主人看別人都干杯了,主人卻偏偏剩一些,但是剩的又不多,難道主人打算用杯中剩的養魚嗎?”是挖苦調侃的意思。
這個也是在喝酒的時候,一個開玩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