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鸚鵡壽命一般是在40年左右,亞歷山大鸚鵡它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分布的地方有很多。
亞歷山大鸚鵡(學名:Psittaculaeupatria)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共有5種亞種,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62厘米,體重198~258克。[1]分布地區十分廣闊,橫跨數個國家,野生鳥棲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各種干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園等地。外表有點類似環頸鸚鵡,但是體型明顯大的多,且翅膀上有明顯紅斑,有不錯的學話能力,天性溫和,人工飼養可訓練學會一些技巧,出現許多顏色的變種。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捕寨、越南等國。
亞歷山大鸚鵡體長58厘米,體重260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雄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雌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雄鳥短。幼鳥外型和雌鳥相當神似,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要到至少18個月大才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48個月性成熟。
亞歷山大鸚鵡是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