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出來鸚鵡有沒有懷孕,那么需要看鸚鵡有沒有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好、糞便變大等情況。
營巢中、小型鸚鵡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容易繁殖,大型及某些中型鸚鵡繁殖較為困難。目前,除個別小型鸚鵡可人工孵化、育雛外,絕大多數是提供人工巢,讓其自然繁殖。常用的人工巢有木箱、竹筒、樹洞等。虎皮鸚鵡的巢箱為18cmX15cmX25cm(長X寬X高),出入口直徑45cm。巢箱一般用樓式巢箱(分上、下兩室),也可用寬式巢箱(分左、右兩室)或盒式巢箱。
總之,應根據籠養鸚鵡的種類及個體大小制作適宜的巢箱,無論哪種人工巢,內部光線宜暗。在繁殖期到來時,可在巢箱中鋪墊一層35cm厚的鋸末,并提供一些細軟雜草,供鸚鵡鋪巢備用。另外,也可以用巢窩直接供給繁殖鸚鵡產卵和孵化,一般由小木條、竹絲、稻草及羽毛構成。育雛巢是用來進行人工育雛的器具,最常用的育雛巢是用稻草編制而成的,根據雛鸚鵡的多少,育雛巢可大
產卵與孵卵鸚鵡多為隔天產卵,每窩產25枚,有些小型鸚鵡甚至可產8枚。卵較小,多為圓形,為純白色。鸚鵡孵卵大多開始于產下第二枚卵后,少數種類鸚鵡是產完最后一枚卵才開始入孵。孵卵由雌鸚鵡承擔,即雌鸚鵡伏在卵上用腹部緊貼卵,用其體溫保持卵合適的溫度和穩定的環境條件,并且每天用嘴翻蛋數次,以使蛋受熱均勻。
雌鸚鵡“坐洞”期間責任心很強,只在飲水、采食、排便時出巢,此時由雄鸚鵡進窩代孵,雌鸚鵡返回巢內時,雄鸚鵡離巢。有的雄鸚鵡甚至給坐窩孵卵的雌鸚鵡當“保姆”,一天喂食雌鳥數次。鸚鵡的孵化期因其種類、體型不同而異。一般情況下,小型鸚鵡大多為1723d,大型可長達3540d。孵化末期,親鸚鵡會不斷發出呼喚聲,以刺激胚胎呼吸活動的加強,促使代謝旺盛,加速卵黃囊的吸收,從鸚鵡育雛巢而導致雛鸚鵡同步出殼。
在人工孵化時,也可用親鸚鵡做巢時發出的呼聲作為刺激因子,并通過揚聲器播放,也可起到同樣作用。育雛孵化期滿,雛鸚鵡破殼而出。雛鸚鵡屬于晚成鳥,出生后全身裸露,或僅在頭頂或背部有稀疏絨羽,雙眼緊閉,不能獨立活動或采食,必須依靠親鸚鵡飼喂,繼續在窩內完成發育過程。
雛鸚鵡發育很慢,小型種類必須在巢中由雙親飼喂34周才能飛出,大型種類則需34個月。剛離巢的雛鸚鵡雖然可以出巢活動,但仍不能獨立生活,需靠親鸚鵡繼續飼喂,并且晚間由親鸚鵡帶領入巢過夜,再經1014d,雛鸚鵡才能獨立生活。此時,親鸚鵡可開始繁殖下一窩,一般每年可繁殖34窩。
飼養鸚鵡的時候,需要注意相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