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魚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屬于淡水魚,生活在江河的底層,回魚的學名又叫長吻鮰(鮠)。
民間通稱“回魚”,又稱“鮠魚”、“肥淪”、“江團”、“白吉”。
長吻鮠屬鯰形目,鲿科,鮠屬,又名鮰魚。
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
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
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后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
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屬肉食性底層魚類,喜夜晚捕食。
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卵。
長吻鮠分布于中國東部的遼河、淮河、長江、閩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鮮西部,以長江水系為主。在40°N以北的淺水水域,包括西歐的法國、英國東部、挪威西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美國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國和中國的黑龍江水系和新疆的額爾齊斯河均有分布。
長吻鮠的生長速度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