鮰魚的學名是長吻鮠,不同的地方,鮰魚的叫法也是不同的,貴州稱為“習魚”、上海稱為“鮰老鼠”等。
俗稱"江團"、"白吉"、"肥頭魚"、"鮠魚"。在分類學上隸屬鯰形目、鲿科、鮠屬。長吻鮠是名貴的淡水魚類,分布于長江水系,向北可達黃河,向南可至閩江水系。長吻鮠魚體態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扁,鮰魚個體輕重不等,一般為1500~2500克,少數個體可達10公斤。蘇東坡有詩贊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長吻鮠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層,覓食時也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冬季多在干流深水處多礫石的夾縫中越冬。長吻鮠為肉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達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齡為3齡,一般為4-5齡。成魚每年3-4月開始成熟,便上溯至礫石底的河水急流處產卵。產卵期為4-6月,8月左右下退。懷卵量1-10萬粒以上不等。長江的產卵場較集中于中游的荊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鮰魚的肉質鮮美,營養豐厚,受到了很多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