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潛葉蛾常用的藥有阿維菌素、殺螟丹、氯氟氰菊酯等,按照說明進行噴藥,治蟲害。
1、抹芽控梢,減少蟲源。:柑橘潛葉蛾發生代數多,世代重疊,如果抽梢不整齊,會加重為害。一般第一代幼蟲多在遲春梢,早夏梢上出現,之后蟲口便很快上升,因此,遲春梢和早夏梢便成為當地上升期蟲源的主要食物抹除這時的嫩梢,對抑制初盛期的蟲源很有作用。
2、掌握蟲情,適時放梢。柑橘潛葉蛾在夏秋季雖然處在盛發期,但蟲口并非直線上升,即成蟲有高、低之分。每個高峰期一般可持續10-15天。高峰期之前將抽發的嫩芽梢抹除,使成蟲無適宜的嫩葉產卵,從而避開蟲源。等到成蟲低峰期時統一放梢,便可有效地減少為害。
3、田間識別成蟲高、低峰期方法:當柑橘新芽嫩葉幾乎片片有幼蟲蛀入時,是成蟲高峰期;僅樹冠中、下部的新芽葉片有蟲,而樹冠頂部的析芽葉征無蟲時,成蟲已轉入低峰期。樹冠基部的新芽葉片無蟲,而樹冠頂部葉片有蟲時為成蟲已由低峰期轉入高峰期.福建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夏梢,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秋梢。
4、適時施肥,促梢齊發。在統一放梢前的7月下旬施1次攻梢肥,放梢后的8月上旬前用0.2%尿素進行1次根外追肥。以促進秋梢整齊抽發,縮短嫩葉期,減少潛葉蛾幼蟲食料。
5、關鍵時期噴藥保梢。統一放梢后,抽發的新梢仍需要噴藥保護。在秋梢大量萌發和芽長1粒米左右時,應立即噴藥保護。防治成蟲應在今晚噴藥,潛入葉內的低齡幼蟲應在午后噴藥。主要藥劑有:溴氰菊酯甲氰菊酯、甲維鹽等,每隔5至7天噴霧一次,連噴2至3次。
種植柑橘前需提前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