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體積很大,很兇猛,老虎的耐力很好,是生活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老虎比獅子厲害。
一般來說,老虎的外號是“林中之王”。而獅子的外號是“草原霸主”。老虎和獅子的生活范圍沒有重合,但是他們都是它們所在區域的最高級的食肉動物,可以挑戰自然中的一切其他動物。平均來說,老虎的體重比獅子的略大。
其中東北虎的體重比獅子大的比較多。孟加拉虎的體重與獅子相差不多。人們往往看到獅子的頭大而且吼聲大,認為獅子的力量比老虎大。其實不是獅子的后肢力量要弱于老虎,但是頭部力量大于老虎。打斗的時候,獅虎都是采用站立的姿勢,所以老虎的優勢大一點。而且老虎的搏斗技巧相對更為豐富,耐力也稍微好一點,所以老虎比獅子更加厲害。
獅子成群捕獵,老虎單獨行動。
現在在學術界關于虎強于獅的觀念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下面通過虎獅的詳細數據來進行說明,所列數據均為平均計。
以下都采用成年健康的獅虎,由于雌獅和雄獅的差別過大,因此獅子一般均采用雄獅。
1、體型比對
老虎是最大型的貓科動物目前已經沒有任何異議。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他們所能接觸的是最大型的非洲雄獅和最小型的中南亞老虎,由此引起視覺上的誤會,而認為獅子是最大的貓科,并成為西方許多國家的標志。直到百余年前他們接觸到了更大更兇猛的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和孟加拉虎,才最終改變的這種觀念,形成了由獅子中心說向老虎中心說的轉變。
而在東方,老虎一直穩居中堂,是神的象征,而獅子不過是守門神,只是猛獸的象征。
這樣由于東西方對獅虎主觀意識的差別而最終引發了獅虎斗的千年爭論。
猛獸之間的爭斗體型大的往往占有相當優勢,體型大的老虎勝獅子似乎沒有說服力,下面提到的都是獅虎相當的情況。
2、生理數據
下面幾乎纜括了猛獸的所有的生理特征:
(1)頭顱比較
獅子因為鬃毛的原因,在視覺上感覺相當大,其實除掉鬃毛后和老虎相差無幾,剝皮后的獅虎也很難分辨,因此顱骨差別不大。
鬃毛是雄獅的象征,以至往往被無限夸大,甚至成了決勝武器。生物學上將雄獅鬃毛的作用定義為:雄獅之間實力的顯示、雌獅擇偶的標準,鬃毛對雄獅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同時會消弱它的攻擊能力。
(2)心臟容量
在解剖學中,老虎心臟容量大于非洲獅,這一條相當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質的對手中,它反映了一個物種具有更大的爆發力、耐力和體能恢復能力。
(3)嘴
貓科嘴的張合度都約60度(劍齒虎可達100度),老虎顎部球型肌在貓科中最發達的,獅虎的咬合力差別不大,虎略強,虎約450kg,雄獅400kg(附:鱷后端約1000kg合2200磅),前端770kg,大白鯊約770kg,人約80kg)。
虎犬齒長約6cm,雄獅約5cm,虎的咬合深度約為11cm,雄獅約9cm。咬合深度深1cm往往就能決定對方是生還是死,這也使獅子使獵物的致死率比老虎要小的多。
但獅子的齒根略粗于老虎。生物學家解釋之所以獅的齒粗,是因為獅子無法快速將到手的獵物殺死而導致獵物的反抗,為了在獵物反抗中不致使犬齒折斷,才使犬齒進化得更粗。
(4)前肢
老虎前掌是貓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墊寬約10.5-11.5cm,雌虎約8.5-9.5cm,雄獅約7.5cm。
掌擊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居貓科之冠,可達1噸,力量比雄獅大10%,而獅子不論是博殺還是捕食,掌擊都不是它的特點。
貓科都有磨爪的習慣,但成年后的獅子磨爪的頻率有所減少,這和生活環境有關,因此爪子不如老虎鋒利。
虎的爪子在貓科中最長,東北虎約10cm,孟加拉虎約9.2cm,獅子約8cm。
獅子常被大型獵物從其身上甩落下來,可見其前肢力量不夠、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極難被野牛甩落。
(5后肢
獅子后肢力量不足,只能半直立,因此獅子不擅掌擊,而老虎后肢力量強大,可以完全直立,直立后可比獅子高一個半頭。
后肢力量直接影響了跳躍能力。老虎可跳上2.2-2.4m的高度,雌獅約1.6m,老虎摸高可達6.5m,雌獅為4.5m,而雄獅幾乎不會跳躍。
綜合四肢老虎的更為粗壯,而獅子四肢相對瘦弱的多。
(6)肌肉
孟虎和獅子都屬熱帶、亞熱帶,兩者肌肉相差不多。虎的肩部力量強大,雄獅的力量集中在頸部。
東北虎的脂肪主要在皮下,而不是附著在肌肉上,其肌肉重量可占全身重量的70%左右。據中國生物學家對東北虎解剖報道:東北虎虎肌纖維極為粗壯,幾乎找不到脂肪,比最好的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還要結實。
(7)骨骼
老虎有更加完美的骨骼,其骨骼平均密度比獅子高約1.2%,這意味著老虎更加強壯,抗擊打力更強。
(8)速度
東北虎沖刺速度約為56km/h,孟虎快得多約為68km/h,雌獅介于兩者之間為64km/h,雄獅為56m/h。
(9)柔韌性
老虎的體型修長,而雄獅體型粗短,這意味著老虎可以做更大范圍、更靈巧的轉身。
所以說老虎才是唯一的萬獸之王!
綜合各方面,老虎的戰斗力比獅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