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繁殖烏龜先要準備一公一母兩只烏龜,創造好的繁殖環境,進行后續的產卵、孵化等過程。
1、首先要有一只公龜和一只母龜。一般來說,公龜比母龜性格更活潑。大多數龜的腹甲公母都是平的。但為了更好的繁殖有些公龜的腹甲會凹陷,有些母龜的腹甲會凸起。
2、確保龜已經性成熟,幼龜和半成體是不能繁殖的。一般的水龜,公龜應該至少有三歲,母龜應該需要大約五歲。剛買的龜的最好不要繁殖,最好等上一年,養定后在嘗試繁殖。
3、在繁殖期的喂食很重要。除了日常飲食,要額外的給母龜補充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3。可以在食物中添加墨魚骨或鈣粉。曬太陽可以讓龜生成維生素D3,如果沒有曬太陽的條件,可以使用一些燈具輔助。
建造最佳的繁殖環境
1、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只要是成體龜,在交配季節會自己尋找伴侶完成交配,需要做的是讓龜有自由的活動空間,并且要建一個產卵區。如果是混養,建議在交配季節把每種龜都分開,這樣會避免不同品種龜之間的互咬。
2、公母比例。最佳比例是1公配2-3母,具體比例要根據飼養的品種和條件控制。
3、創建一個產卵區。需要創建一個產卵區,因為母龜下蛋時會扒開泥土把蛋下在里面。產卵區要足夠深,一般的龜會下2到10個蛋不等。等母龜產卵后,小心把蛋挖出單獨孵化。
如何孵化
1 孵化器。如果有條件,可以購買一個專門的孵化器,那樣會省事很多。但是只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用簡單的塑料箱也可以孵化。
2、自制孵化箱。簡單的整理箱,塑料箱都可以。如果有蓋子的話,要保證通氣。
3、孵化墊材。墊材可以選擇蛭石,泥土,苔蘚,也可以是各種的混合。墊材要潮濕,但是不要有多余的水。
4、蛋的放置。一定要小心輕放,要用記號筆對蛋的做標記,確保每次朝上都是一個方向。
5、溫度決定性別。對于大多數龜,小龜的性別是由溫度決定的而不是基因,更高的溫度將主要孵出雌性。每個品種的龜需要的溫度不同,過高的溫度會造成壞蛋。
6、檢查蛋。前一個半月一周一次檢查蛋。要確保潮濕但是不發霉。45天后,要更頻繁地檢查。不要用水清洗蛋,也不要急的去幫小龜出殼。
7、丟掉壞蛋。蛋殼有破裂或者瑕疵不代表就是一個壞蛋。可以嘗試孵化,但是當確定一個蛋是壞蛋的時候,要及時扔掉,不影響其他的蛋。
幼龜出殼
1、及時去除廢殼。一旦小龜孵化出來,要及時把廢殼扔掉,不影響未孵化的蛋。
2、安置幼龜。幼龜出殼后,它會吸收連在腹部的蛋黃營養。把孵化的幼龜放在在潮濕的新容器中,直到幾天后蛋黃被全部吸收。等到蛋黃吸收完全,就可以放置到淺水區。
3、喂養幼龜。幼龜至少一天喂一次,可喂一些蛋白質水果蔬菜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一些專門的幼龜糧。
4、幼龜飲食中過高的蛋白質會導致外殼變形,及時發現及時調整。要不然是很難長好。
正常情況下烏龜一般在5-10月份的時候產卵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