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魚是一種小型的淡水魚,整體顏色十分的鮮艷,性格好斗兇殘,也因此被稱為斗魚,還被稱為“鐵魚”。
斗魚,主要是指歸屬于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斗魚亞科的小型魚類,與其他魚類相似,主要以鰓呼吸,但另有一種輔助呼吸器官──迷鰓,并因之得英文俗名。迷器位于鰓上方一腔內,滿布血管,空氣經口吸入腔內,斗魚便能靠這些空氣中的氧存活于低氧水中。注:斗魚在分類上從未被分類為攀鱸科(Anabantidae),一些資料上描述為歸屬為攀鱸科(Anabantidae)是有誤的。
斗魚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魚種,對配偶的要求十分嚴格一定要兩情相悅,互相配合才能成功交配。如果其中一方不悅,或體型上差異,那便會發生嚴重的后果,輕則不能成功交配,嚴重的可能會令兩敗俱傷,或死亡。所以應要挑選一些體型相近的魚種,而雄魚的體型不應太大亦不應太小,最合適應是比母魚細少許,這樣在交配期間便不會因母魚受到雄魚的猛烈攻擊至死,母魚則以腹陪脹大索線成熟為佳。在年齡方面以四個月大至兩歲為適合。繁殖期間親魚體被婚姻色,出現平時沒有的色彩,尢以雄魚為明顯。絕大多數卵生,體外受精,雄魚有吐泡營巢和護幼的特性。受精卵和苗很小,開口餌料需要活餌料。
盡管雄斗魚斗架時非常殘忍,然而它對自己的子女卻愛護備至,雄魚可謂一個親。它除在產卵前修建氣泡巢外,在魚卵孵化時,它一刻也不休息,時而拾起沉下粒,時而維修氣泡巢,經常環繞氣泡巢四處游動,警惕地防范著可能入侵的敵人。小斗魚能獨立生活后,可以把雄斗魚從繁殖箱中撈出喂養。一對親魚每次產卵200受精卵在36小時左右孵化,仔魚在孵化后三天后能自由游動。泰國斗魚雄魚不能合養。每條斗魚的雄魚應該單獨飼養在一口小缸里。雌魚可水質要求不嚴,在21℃~30℃的水溫下生長良好。實際飼養中可把一雌一雄與相同的魚混養。
斗魚的是比較耐粗養的小型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