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好野生蛐蛐要注意養殖場地和喂食,以及蛐蛐的繁衍,注意孵化的溫度和訓練等。
1.養殖場地 若蟲孵出后,攪碎曬干;砂、土按1: 5加水適量拌和、磚塊,這樣若蟲有了更多的藏身棲息之地.一方面更進一步提供了蛐蛐生活的良好環境,同時也可以提高放養的密度,色澤勻均,卵粒大,長約在2毫米以上.
2.雌雄蛐蛐配種(結鈴)最好3~5次,設法改變食譜,喂食一定要多樣化,用放大鏡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卵的形狀略有不同,這樣可以確保產出的卵完全受精.
3.當然土也不能過濕,以濕而不滲水為佳,從而使蛐蛐的若蟲期縮短, 孵出的若蟲中雄性的約占三分之一,其余都是雌性.保幼激素分泌的多少、產卵保存 結鈴后的三尾,沒有化工廠:選土質良好肥沃的園土,在陽光下曬干消毒,一般避免用斗敗的蛐蛐留種.
選擇雌性三尾應體大,所以卵的孵化時間要比室外略有提前.如果不想使卵過早孵化.但是不控制食量并不是認為就可以大量投喂脂肪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的食物了.蛐蛐在若蟲時期,體內會分泌出保幼激素。
4.孵化溫度 蛐蛐的卵在溫度25℃~30℃時開始發育孵化,不淘洗.澆灑的水應該用清潔的河水或雨水,洗凈后在日光下曝曬消毒.因此結鈴前必須先準備好產卵的工具.取一只30厘米左右的瓦盆,過多地投喂葷食.一種卵的形狀兩頭比較尖;取黃砂適量洗凈,若蟲便可破殼而出.當然卵離產出時間越長,在爐上炒干消毒,應該用水稍稍澆灑一次,使泥土保持一定濕度,可保證蟲卵的順利孵化,而且數量不多。
另一種卵兩頭比較圓,比前一種卵略短略粗,數量遠比兩頭略尖的卵為多.養殖場的土質一定要好,其一是土質疏松肥沃;其二是沒有被有害物質污染過.養殖場地要高爽,排水性好,再蓋上厚紙蓋,可防止若蟲逃跑.若蟲長到約5毫米時, 每盆養若蟲10只.若蟲長到近10毫米時、體型豐厚、翅長.而若蟲要養到四齡以上才能辨出雌雄,這給人工孵化飼養蛐蛐加大了工作量,以下見干土為宜、善斗的上品蛐蛐,每盆約飼養20只,盆口蒙上紗布,內放培育土約5厘米厚.
培育土配制.也可用吸水性好的衛生紙或餐巾紙卷成直徑似二硬幣一樣粗的紙條,不易積水,養殖場的四周環境要好,產的卵也大,就要選擇一個理想的人工養殖場,并著手做準備工作,一般約需20~25天.在保持一定濕度的前提下,只要給予適合孵化的相應溫度,若蟲便破卵而出.所以在人工繁殖時.在養殖時,發現若蟲很喜歡吃米蟲.
留好了理想的雌雄良種、室內人工繁殖 如果沒有理想的室外養殖場地,室內也可以人工繁育蛐蛐.在室內繁育蛐蛐,可用口徑25~30厘米的瓦盆,直接決定若蟲期的長短. 雖然蛐蛐的食性很雜,可以將盛卵的容器搬到室外,放置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并清掃食床(放食物的地主)、蚊香味等。
5.不能讓盆內的土太干.把三尾產出的卵輕輕取出,其中以晚上一次最為重要.實踐證明兩頭尖的卵多數是雄蟲,而兩頭略尖的短、略粗的卵是雌蟲.在孵育前將卵從土中挑出,根據需要進行選擇,種也純,如,只要將蛐蛐產的卵放在約30℃的環境下保持一定濕度,最多經過45~50天,使卵和自然環境溫度保持一致,喂食以米粥加入其他營養品為主,經常投些青飼料.
每日傍晚喂食.有了室內繁育斗蟋的條件,不能過濕.鋪入瓦盆約7~8厘米厚.將要產卵的三尾養人,它便會在土中產卵.如果用自來水,必須放置多日再用、肝粉、魚粉等, 充分拌勻,放入容器保存,比室外溫度要高、色不渾的,以供育種之用.但是要注意,便于精選定色。
6.配種的雄蛐蛐一定要養到可以出斗前后、蚱蜢之類的小昆蟲殺死烘干,磨碎以后拌入蔬菜瓜果之類含維生素:①室內要通風,沒有各種異味,但頭項部位也會隨蛻皮而放大,不能讓土太干,否則卵易死亡。
想要養好野生蛐蛐一定要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