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倉鼠,一種曾生活在牙買加地區的倉鼠科動物。它一度因為數量眾多,造成嚴重的鼠災,引起了人們的仇恨,最終被人類捕殺導致滅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只不幸的小家伙!
一、形態特征
1、體型
牙買加倉鼠體型短粗,身長約0.2 米,體重0.5~0.6 千克。
2、尾巴
尾短,一般不超過身長的一半,整體偏細。
3、牙齒
牙買加倉鼠有一對不斷生長的門牙,三對臼齒,齒型為:1003,呈交錯排列的三棱體。臼齒具齒根,或不具齒根,且也能終生生長。
二、生活習性
1、居住環境
牙買加倉鼠在草叢、樹林、農田中都能生存,在這些地方挖洞而居,以各種植物的種子為食。它們的洞很深,有的可達幾十米,有多個出口。洞內大部分空間用來儲存糧食,據說,最多的可儲存上百公斤糧食。
2、飲食習慣
牙買加倉鼠主要食物為植物種子,喜食堅果,亦食植物嫩莖或葉,偶爾也吃小蟲,此外,它并不冬眠,以儲存食物過冬。
三、生長繁殖
牙買加倉鼠全年均可繁殖,每窩可產5~6只幼仔,孕期為28天,幼仔出生后兩個月即可性成熟。
牙買加倉鼠雖繁殖速度快,但原來它們的數量并不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它們的天敵也很多,所以其數量一直處在一個較為可控的范圍之內。不過,后來由于人類消滅其天敵,導致它們數量猛長,最終威脅到人類的正常生活而遭到大量捕殺,最終導致滅絕。
四、滅絕過程
進入16世紀后,人類開始捕殺大量的野生動物,牙買加倉鼠的天敵也隨之迅速減少。在失去天敵的情況下,牙買加倉鼠數量迅速增多,并且大量偷食糧食,造成了嚴重的鼠災。這引起了人們對它們的仇恨,繼而投入到滅鼠的運動中。由于牙買加倉鼠數量太多,直到19世紀初期,才有所減少,但人們想徹底消滅牙買加倉鼠,因此捕殺牙買加倉鼠并沒有停止。1880年,牙買加倉鼠滅絕。
自然界中的每個物種都是其所在生物鏈中重要一環,為保持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牙買加倉鼠的滅絕是人類破壞平衡所致。愿以后地球上的生靈都能得到人類的善待,切莫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