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治理土地荒漠化問題時,經常會受到一些老鼠的“阻礙”,其中較為典型的便是紅尾沙鼠。對于一些剛在荒漠種下的梭梭、白刺、沙棘等植被,它們會毫不留情的加以啃食,頗為讓人頭疼。另外,它還會傳播鼠疫,伊朗就曾經大受其害。總體來說,紅尾沙鼠屬于害鼠一類。
在我國,紅尾沙鼠主要棲息在新疆,所以大部分人對其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它。
一、形態特征
1、體型
紅尾沙鼠在它們沙鼠家族中,屬中體型較大的一類,但是在整個鼠類里,只能算是一般。成年之后,體長基本是在120~180mm左右。
2、頭部
紅尾沙鼠頭骨粗壯,額骨、頂骨處微隆起,為頭部最高點,使頭骨背面呈弧形。鼻骨較長,前后寬度變化不大。
3、眼睛
眼睛為黑色,又大又圓,眼神十分明亮,眼眶略微凹陷,呈現出淡淡的紅色。
4、牙齒
紅尾沙鼠的上門齒唇面有一條縱溝,略偏向外側。第一臼齒有三個菱形齒環,第二臼齒有兩個齒環,第三臼齒則只有一個齒環。
5、尾巴
紅尾沙鼠的尾長與體長接近,有些甚至超過體長。上面的尾毛也很長,會在末端形成毛束,毛束長約15mm以上。尾毛呈棕黃色,末端的毛束主要呈粟紅色、粟褐色或粟黑色,這也是其被稱為紅尾沙鼠的重要原因。
6、毛發
紅尾沙鼠的毛發,細密濃厚。背部為灰棕色,毛基是灰色,占毛長的2/3以上,毛端為沙黃色,而毛尖又會轉為黑色,并且其間還會夾雜少數黑色長毛。體側毛端部分為淺沙黃色,毛尖黑色,而灰色毛基只占毛長的1/2左右,且灰色越向腹面越淡。腹面喉部、四肢內側主要是白色,胸部中央的毛基為淺灰色,毛尖為白色或帶淺棕的黃色。
二、生活習性
1、活動規律
紅尾沙鼠晝夜都會活動,只不過會因為季節問題有所變化。氣候炎熱時常在傍晚和夜間活動,而氣候寒冷則多于晝間活動,并且會蹲坐洞口曬曬太陽。
2、巢穴
紅尾沙鼠一般群棲,但洞穴不會集中成群,相對較為分散。洞穴一般筑在丘陵的低處灌木叢下,也常在花園、果園、谷地及建筑物、院墻等處的基部筑洞。洞穴復雜,有繁殖、儲糧、越冬的固定洞和活動保護的臨時洞之分。
3、飲食
紅尾沙鼠食性很雜,主要食物為禾本科植物、豆類和蒿屬植物,另外豬毛菜、沙生的灌木、速生植物等也很愛吃,據統計它可食用的植物可達上百種。
以上便是紅尾沙鼠的科普介紹,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